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基础教育圈,有松弛感的学校长什么样
TUhjnbcbe - 2023/4/29 18:58:00
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491804.html

最近,“松弛感”成了热门的网络词汇,人们讨论“松弛感”从何而来,怎样培养“松弛感”,就连夸赞一个人,都说他的身上散发着“松弛感”。在家庭教育圈,培养有“松弛感”孩子的具体方法,纷至沓来。可在基础教育圈,有“松弛感”的学校长什么样呢?具体论述并不多,但深入“松弛感”底层逻辑来梳理,小新君还是从诸多案例学校的具体经验中,梳理出一套符合“松弛感”标准的学校行为模型。

反思:教育,需要“松弛感”

教育的“松弛感”需要内外兼修

来源

《福建教育》杂志《教育,也需要一些“松弛感”》

对于人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生活,前人早就表达了各自的态度: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也有“逍遥游”的庄子;杜甫不松弛,李白相对松弛……但在传统文化中,“松弛感”绝非主流,我们更习惯朝乾夕惕的紧张感。

“松弛感”的对立面正是“紧张感”。内卷也好,精神内耗也罢,都会一点一滴地加剧我们的焦虑,而教育的焦虑是我们避不开的话题。教育焦虑是个治愈了又会重新出现的问题,“双减”已经极大缓解了家长的外部教育焦虑,但部分家长内心的教育焦虑却仍难以平复。

如果把社会教育焦虑来源做一下分类的话,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外源性的,主要来源于校外培训机构有意无意的“贩卖焦虑”,另外不少学校也被机构带动,产生了一种“伴生焦虑”;另一种是内源性的,主要是家长群体教育参与过度所带来的“自发焦虑”。

网络上,我们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文章标题,在被吸引的同时也不禁陷入教育焦虑难以自拔。

近年来,一些顶着名校头衔的自媒体靠着晒教育观、教育方法、教育好物走红网络。不少父母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础教育圈,有松弛感的学校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