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细读八拜之交的故事,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TUhjnbcbe - 2023/4/23 19:35: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八拜之交的故事

1:管鲍之交。即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仲家里很穷,还要奉养母亲,而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但他没有嫌弃管仲,而是想办法和他一起做生意。当赚了钱,鲍叔牙给管仲的总是比自己多,他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没拿多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多!”鲍叔牙笑着对仆人说:“不能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应该多拿一些。鲍叔牙三次推荐管仲去做官,都被撤职,有人就对鲍叔牙说:“管仲没才干”,而鲍叔牙却说,这绝不是管仲没才干,而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果然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装死,骗过了管仲,赶回齐国,当上了国王,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正说明他是一位忠义之士!不能怪他,因为他是为了帮助他的主人啊!”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如鲍叔牙所言,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世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2:知音之交。即俞伯牙与钟子期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俞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交响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起来,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所以俞伯牙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他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俞伯牙抬头一看,见一樵夫站在岸边,随即他请樵夫上船。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后来人们把心灵相映的友谊成为知音之交。

3:刎颈之交。即廉颇与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他们,就封蔺相如为上卿,廉颇为将*。这下廉颇就不高兴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处处回避,尽量不与廉颇见面。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很得意,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恩怨而不顾国家社稷的安危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4:舍命之交。即羊角哀与左伯桃

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于是便辞别乡邻,迳奔楚国,路过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喜,强忍着寒冷来到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左伯桃进得屋内,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二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之意,于是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带了干粮,一同赶往楚国。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眼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想到这里,他决定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于是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对元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此一说,得到了元王的准许,马不停蹄地赶回左伯桃去世的地方,找到左伯桃的尸首后,为他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来。诉说自己的坟和荆轲墓相隔不远,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便起了纠纷。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之交。也叫刎颈之交。

5:胶膝之交。即陈重与雷义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陈重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后来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同僚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声载道。

6:鸡黍之交。元伯与巨卿

范式,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后来张劭卧病不起,病情很重,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从早到晚照料看护他。张劭临死时,叹息道:“遗憾的是还没能见一下我那生死与共的朋友。”殷子征说:“我与郅君章对您尽心竭力,我们如果不是你生死与共的朋友,那么你再想找谁来与你相见呢?”张劭说,“象你们这两个人,只是我活着时的朋友罢了,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所说的生死与共的朋友。”一会儿张劭便死了。范式忽然梦见张劭穿着黑祭服,帽子也没系好,垂挂着帽带,拖着鞋子叫道:“巨卿,我在某日死了,该在某日下葬,永远回到地下去了,您如果没有忘记我,是否能再见我一面?”范式清清楚楚地醒过来,悲痛地叹息着,禁不住哭泣起来,眼泪直往下掉,于是他就穿上了给朋友服丧时穿的衣服,按照张劭的安葬日期,赶马前去奔丧。范式还没有赶到而灵车已经启行了。一会儿灵车就到了墓穴,马上要把棺材下葬到墓穴中去了,而棺材却不肯朝前了。他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元伯,你是否还有什么指望呢?”于是就把棺材停下。过了一会儿,便看见白车白马,有人痛哭着奔来。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巨卿了。”一会儿范式就到了,他磕头吊唁,说道:“走吧元伯,死者和生者走不同的路,从此我们永远分别了。”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他们的别离而淌眼泪。范式便握着牵引棺材的绳索向前拉,棺材这才向前移动了。范式就留在坟边,给张劭垒了坟,种了树,然后才离去。

7: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东汉末年,河北平原郡有一位名叫祢衡的名士,他自幼饱读诗书,精于韬略,以能言善辩闻名于时。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被聘为幕宾。孔融十分器重祢衡的才干,为了使他能有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特意将他推荐给了朝廷。当时的汉献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朝*大权完全控制在身为丞相的曹操手中。祢衡早就看透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就是去了,曹操也未必真的肯用自己。可是一来碍于孔融的知遇之情,二来自己也久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随孔融来到许昌。刚刚平定了北方群雄的曹操,正当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之际,听说祢衡到来,曹操故意端起丞相的架子命人将他传唤进来。在孔融和曹操部将张辽的陪同下来到丞相府,祢衡见了曹操躬身施礼,曹操却坐在位上动也不动。祢衡一见曹操如此倨傲无礼,不由大失所望,心里暗自埋怨孔融把自己荐错了人。曹操明知是祢衡,却故意装做不认识地问道:“下站何人!”祢衡强忍怒火回答道:“敝人姓祢名衡字正平,平原郡人氏。”

孔融在一旁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忙小声对曹操说:“丞相,这位就是我对您说过的祢先生啊。”曹操明知祢衡性情高傲,却故意让他充当一名鼓吏,以此来羞辱他,谁知,祢衡却一口答应了下来。曹操心里暗道:好吧,明天准时到来便罢,若是迟来一步,我就按*法处置,让你死而无怨!祢衡十分清楚曹操的用意,他同意担当鼓吏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空有满腹学问,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曹操要在元旦节这天大宴群臣,自己刚好借担当鼓吏的机会,在百官面前将他痛骂一番。这样即使丢了性命,也可留个清白的名声。

第二天一早,丞相府前车水马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赴宴,祢衡故意身穿一件破蓝衫大摇大摆地走进府来。门吏一见忙上前训斥他说:“丞想大宴群臣,你穿这样一件破蓝衫成何体统?”祢衡十分恼怒,索性把蓝衫脱掉赤着上身硬往里闯。门吏慌忙阻拦,祢衡大声道:“用不着你们管,丞相如果降罪,自有我一人承担。”这时,曹操传下令来,命鼓吏擂鼓三通。祢衡当即在大厅外面的西廊下擂起鼓来,他将自己的满腔激愤之情全部倾注于鼓声中,那声音如金声玉振时缓时疾,缓如轻骑远逝,疾如惊雷骤发。厅上的文武百官都为这鼓声所吸引,纷纷朝廊下观望。众人一见祢衡竟然赤着上身不禁大为吃惊。曹操知道祢衡有意这样,可当着百官之面又不便发作,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曹操走到廊下问道:“今日老夫大宴群僚,你当着百官之面赤身露体究竟是何用心?”祢衡微微一笑,说:“赤身露体,方显得我祢衡是个清白之人。”“那你说说这里谁是混浊之人?”“你曹操就是个混浊之人!”祢衡一言出口,厅上百官全都大惊失色,孔融心里更是焦急万分,心想,这下祢衡的性命算是保不住了。谁知曹操听了却丝毫未恼,仍不动声色地道:“既然你说老夫是混浊之人,那就说说为什么吧。”祢衡毫无所惧,慨然应道:“你不识贤愚是眼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读诗书是口浊,常怀篡逆是心浊。我祢衡乃是天下名士,你身为丞相却将我用为鼓吏,难道不是混浊之人!”此时,祢衡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即历数了曹操擅权乱*、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甚至连他出身阉宦的家底都给抖落了出来。没等祢衡说完,张辽早已怒不可遏了,他拔出剑来指着祢衡大骂道:“大胆祢衡,竟敢三番两次辱骂丞相,今日若不杀你,难解我心头之恨!”祢衡冷冷一笑说:“好你个张辽,你当我不知你是什么东西吗?想当初你在吕布手下为将,吕布被曹操捉住死在白门楼,你却投降了曹操。像你这样背主求荣贪生怕死的奴才,还敢在我面前张牙舞爪,真乃狗仗人势,恬不知耻!”张辽被祢衡骂的恼羞成怒,恨不得一剑将祢衡劈做两段。老奸巨滑的曹操想出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他知道荆州的刘表是个性情暴躁的人,如果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依刘表的脾气非把他杀了不可,这样一来,非但可以将祢衡除掉,自己还可以不担那杀害名士的恶名。曹操打定主意,便对祢衡说道:“老夫看你是个舌辩之徒,这里有书信一封,命你前去荆州顺说刘表来降,如能担此重任,老夫既往不咎,还要保你在朝中为官。”祢衡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既然曹操委派自己如此重任,若不答应反显得自己无能,不但白送了性命,还要遭别人的耻笑。便接受了曹操的委派,前往荆州去了。不出曹操所料,祢衡到了荆州之后果然激怒了刘表,最后被刘表的部将*祖杀死。一代名士祢衡最终还是死于曹操的阴谋。

这就是有名的击鼓骂曹的故事。因孔融和祢衡的年龄相差甚多,后来人把这种友谊叫做“忘年之交”,也就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友谊。

8:生死之交。即刘备,关羽和张飞

东汉末年,朝*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和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在张飞庄后一桃园内结拜为兄弟,立下誓约:同富贵,共患难,不为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细读八拜之交的故事,感慨这世间的情谊之重,忽然想起老爸前几年写下的一副人生对联:

上联:好朋友不在多少;下联:知心人必有俩仨。

是啊:古人常讲,择善而交,就是通过相互勉励来增长德行,培养志趣,用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切磋关于仁爱的学问,远离世俗的攀比,争斗,淫邪和奢华,去实现“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

但愿我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中,能遇到并珍惜这种友谊!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读八拜之交的故事,不由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