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的你会否疑惑,周保松的《小王子的领悟》出版已有两年,荣获两项大奖,坊间书评不少。对于部分文学人来说,则有借题发挥之嫌;但这些质疑对我来说都无关痛痒,因为一本书的好,有时不在于它的诠释和内容是否严谨,而是在于它是否真切影响过自己生命。周保松的《小王子的领悟》,在艰难的时候陪伴着我,抚平了生命中一些特别痛的伤痕;这样的书,就是好书。
《小王子的领悟》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为:童心、爱情、人伦和*治哲学。每一主题独立来看都很精彩,如果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更会看到周保松由始至终都在回答一道至关重要的终极问题:在我们的时代,人该怎样活,才能活好人生?本书头两章先说「童心」。童心本来人皆有之,它就是那种「不市侩、不世故、不计算,率性、善良、好奇,敢于信任人也敢于去驯服人,并对天地万物有一份温柔的感受和温厚的情感。」
但许多大人在成长中逐渐失去童心,不再追梦、不再细心关心别人、不再诚实聆听自己内心,终日营营役役,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不知人生目标何在,导致迷失自我,虚空孤独。但这是大人的错吗?不是的。周保松深切指出,社会化是人成长的必经过程,我们很难摆脱别人的目光,彻底遗世独立;我们多多少少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同。故此,我们都会在成长中屈服,改变自我,顺从社会游戏规则,因而逐渐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梦想。
于是我们看到人生的两难:一是我行我素,但孤独非常;一是顺从社会,逐渐失真失自我。周保松认为只有拾回童心,我们才有可能走出孤独疏离之境,因为童心是美好人生的基本前设:童心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失去童心,我们就很容易因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忘记初衷,忘记道理,就算再美好再重要的人和东西在自己面前也不会珍惜,就算背诵再多再好的人生道理也无法真正实践。
但是,恢复童心并非说做就能做到的事情。它除了需要个人有意为之,还需要满足一些客观条件,譬如对人性的理解、对情感与人伦有所认识、对人的有限和脆弱有所体悟,也需要对时代困境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个人方面有所洞察。这些条件都在及后章节作出深入剖析,由其余三个主题贯穿,足见周保松的铺排是很有心思,「领悟」也很全面。
现代人的人生经历之中,爱情可谓至为重要。在这时代,如果一部探讨「美好人生」的书,没有提及爱情,实在匪夷所思。《小王子》的主题之一正是爱情,周保松一边为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情关系解画,一边对爱的重要概念作深入的哲学剖析,令我们对故事主人翁的关系和爱有更深厚的认识。为什么小王子初时深爱玫瑰,却执意离开,这是许多人困惑的地方。周保松解释,这是因为双方不懂爱,彼此折磨,只好选择离去,而这正是初恋的脆弱:「双方都渴望得到最好的爱,却不懂得怎样好好的爱」。
初恋似乎无法避免,因为任何人都难免经历过失恋分手的痛苦滋味。失恋很苦,本来是生命中最美好最柔软的另一半离开自己,整个生命都变得不再完整,既然失恋这样痛苦,也不能在原初就放弃恋爱。每次我们都言之凿凿说不再恋爱,但当爱情来临时,我们总是无法拒绝。既然无法逃避,我们就需要学习,承认「受伤内在于爱中」,因为「一旦爱就会在乎,一旦在乎就会全情投入」。
失恋很痛苦,会令我们会感到过去一切的全情投入和努力都不过徒然,周保松情深地引用狐狸的「我并非一无所获,我还有麦子的颜色」,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曾经用心驯服,就会产生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和记忆,植根于我们生命之中,构成不可磨灭的意义:爱的痛和失、意义和遗憾,都让周保松彻底剖白,剖白得令人揪心,也令人治愈。
每个人读完《小王子》,想必都会希望经历像小王子与玫瑰的深刻之爱,但又知现实谈如容易。周保松指出,这并非不可能,关键是我们「需要用心、仪式、承担责任,承受因爱而来的眼泪」。只有如此驯服对方,才会让对方成为自己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