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Chris
编辑IChris
年12月18日晚19:00,李斌在蔚来一年一度的NIODay上发布了旗下首款中型智能电动轿车ET5。
就在NIODay召开的3天前,知名外媒Edmunds连续第三年将「年最佳纯电动车」颁给了特斯拉Model3。除了特斯拉自身的产品力,这样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还源于,Model3在过去几年里是没有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的。
今晚之后,一切都变了,因为ET5。
ET5,稳了
话不多说,先来看一组ET5的正装照。
审美仁者见仁,但在我看来,ET5仍然多了一丝以往的前序蔚来车型都不具备的元素,那就是更极致的运动化设计语言。
从车的体征和定位角度,ET5比ET7小一级,和宝马Li、特斯拉Model3同级别,下面是他们的一些基本信息对比。
相较于ET7的沉稳、儒雅,ET5则完全走了运动化风格。
甚至为了这个运动的造型,ET5的尾部还增加了大扩散器和小鸭尾的设计,综合下来ET5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4,没有像ET7一样将风阻系数那么极致。也正因如此,ET5在使用同样电池大小的情况下续航几乎没有比ET7更多。
蔚来在骨子里就刻着运动二字。从EP9到ES8再到今天ET5,每款车都在试图通过各种性能参数展现着自己的运动能力。
不过运动风与真正的运动化并不一样,受制于车辆定位,让ES8、ES6、ET7这些或是SUV,或是大型轿车真正运动起来,确实不太合适。
但ET5作为一款中型轿车,也许这次真的不太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发布会上公布的一些信息:
前后五连杆悬架
整车重心.6mm
轮距mm
前后轴荷比50:50
标配智能四驱
此外,ET5还采用了前感应kW后永磁kW蔚来第三代的四驱动力总成,峰值功率达到kW、最大输出扭矩牛·米,实现百公里加速4.3秒。
这些汇总到一起,显然,蔚来这次想打运动是认真的。
而在内饰上,ET5继承了ET7的设计风格,但与之不同的是在ET7内饰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光幕氛围灯,可以在白天做到足够素雅,也可以让夜晚不再索然无味。
通过种种的设计,ET5也直接回答了很多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ET5出了,为什么还要买ET7?这和ES8与ES6之间的差异完全不一样。
当然了,本质上,ET5还是一款家用轿车,需要适应绝大多数人,所以舒适与运动之间到底怎么结合与权衡,非常考验蔚来工程师的功底。至于实际表现,我们一起期待明年ET5的试驾了。
另外,ET5这次并没有配备空气悬架,还是稍微有一点点遗憾的。
Ps.我们的同事非常希望ET5能出个NPOWER版本,然后去赛道里,拉爆!
在智能化的维度,先说自动驾驶的部分,没有任何的惊喜,也没有任何的意外:ET5全系标配ET7首发的NAD硬件系统。
ET5身上的硬件包括4块英伟达Orin芯片组成的Tops的计算平台,这是目前算力最高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线的nm激光雷达和2颗万像素的摄像头组成了瞭望塔式的SensorBar。
全车7颗万像素摄像头、4颗万像素摄像头和5颗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组成两层全车°的感知覆盖。
不过软件方面,NAD并没有采取买断的形式,而是采用「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每月服务费为元。
一句话总结:这是目前硬件基础最好、更新潜力最大、最灵活的自动驾驶平台。
真正的重头戏在智能座舱。
在年的2月25日和9月23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担任管理合伙人的蔚来资本分别投资了VR(虚拟现实)交互科技公司NOLOVR和AR(增强现实)科技公司Nreal。
而在NIODay召开前两周,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在媒体沟通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蔚来汽车的第一价值取向是第二起居室,移动的生活空间,还有数字座舱全景的体验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今天,蔚来把VR/AR头显装进了ET5。
其中蔚来与Nreal联合开发了专属AR眼镜,可投射出视距6米,等效英寸的超大屏幕。
此外,蔚来还与NOLO合作研发了NIOVRGlasses,可实现双目4K显示。
配合上色氛围灯和全系标配的23个扬声器组成W级7.1.4杜比全景声。
基于这样的座舱布置,蔚来毫无疑问试图定义完全不同的数字体验。
什么才是更好的娱乐屏?
从发布会后网上的评价来看,集中在ET5上争议最大的,还是在VR/AR产业本身尚未成熟的当下,将VR和AR体验搬进车内的座舱设计。
显而易见,ET5这一设计有着极高的决策成本,一方面,它要求蔚来去培养起车主们全新的用车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从行业来看,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在7年左右,一个会左右至少未来7年蔚来智能座舱生态走向的设计,势必要慎之又慎。
更重要的问题也许是,一旦迈出这一步,蔚来就需要持续地投入和建设目前还很早期的VR/AR的生态内容。
如果我们试着站在蔚来的角度去看,在ET5乃至ET7发布之前,「下一代智能座舱要往何处去」,这个问题要如何解答?
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智能座舱的发展没有表现出当年智能手机的发展态势:一夜之间,直板大屏一统天下,翻盖、滑盖等各种五花八门的ID形态很快都销声匿迹了。
智能座舱不是这样的,竖置大屏、横置大屏、10.2寸、12.3寸、15寸、15.6寸、16.9寸、17寸,乃至20寸大屏......不同的车企对智能座舱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
截至目前,蔚来搭载的一直都是形态类似的竖置中控屏,竖置的优势在于,对于一些纵向内容,例如系统设置栏,可以少一次向上/下滑动交互,更快地触达子菜单,在地图导航显示的时候也更一目了然。
但竖置的致命Bug在于,几乎所有的视频内容,都是16:9这一*金比例,这个比例的长方形界面嵌在一个竖置大屏中,也就意味着上下永远有半屏的空间浪费掉(1.85:1或2.35:1的电影比例就更不用说了),你很难说这是一个愉悦的观感。
等等,智能手机?iPhone当年是怎样让直板大屏一锤定音的?
NIODay发布会结束后,我临时翻出了SteveJobs在年初代iPhone的发布会,重温了Jobs的想法。
MotoQ、BlackBerry、PalmTreo、NokiaE62这些前iPhone时代的「智能手机」,最大的问题是40%的面积被全功能的物理键盘所占据。Jobs说,这些产品一旦交付给了用户,6个月后你想到了一个绝佳的点子,你是不能通过软件去实现,然后再推送OTA更新到手机上的。
因为这些键盘是一个个物理的实体,用Jobs的话说「Becausethebuttonsandcontrolscantchange」。
但iPhone呢?iPhone的直板大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所有的App都有独立的UI,随时支持OTA更新。
回到智能汽车的座舱,其实面临着和摩托罗拉黑莓们一模一样的问题。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有品牌意识到:横屏的相对优势要大于竖屏,于是在新量产的车型中改为了横置大屏。
但所有已经交付的竖屏的智能座舱,它无法OTA到无数的UI和UX设计师为横屏所做的体验优化,因为竖屏是一个物理的实体形态,itcantchange.
(你可能要说,可以装一块旋转屏,让UI自适应。不,这是个愚蠢的设计,就像,Whowantastylus?)
所以,智能汽车座舱的最优解是以VR/AR取代大屏?
不,不一定要这样。但下面这辆EVE代表了蔚来对未来汽车的形态,也就是「第三生活空间」的理解。
你可以不看好VR/AR,但蔚来不会带着3、4、5、6、7块屏幕走向EVE。所以,毫无疑问,这是蔚来的最优解。
写在最后
所以,这就是ET5。这是蔚来整车平台NIOPlatform2.0的首款车型。在我看来,它的面世也意味着蔚来这家公司进入2.0阶段。凭借ET5,蔚来将同时在产品线、销量和全球化全线开战。
所以,这位蔚来家族32.8万元的新成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