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小王子》,内心所起波澜总是不一。
一开始认为是对大人的控诉,孩子眼中的大人可能是这样的:一,喜欢直观表象及以数据说话,对具体描述或其深层意义反觉赘余(倾听困难);二,大人的建议总是在无形中以爱之名,行恶之举;以自身经验观念行教育之道,傲慢而不自知,效仿而不突破;三,耽于日复一日的循环,日渐庸碌,本末倒置。
后面渐渐觉得或许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反思及童年遗梦的追寻之旅。
我们都知道大人都是小孩成长而成,只是现实到底有些许不堪,导致童稚遗忘。好像可以没有曾经,只看如今。可是曾经真的不重要吗?并没有吧。例如小王子,一路走走停停最终发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对他而言独一无二的瑰宝原来是他最开始离开的那朵花,一朵说话“不讨喜”,却点燃他的孤星的玫瑰。为了找回重要的东西,他选择“葬身”蛇腹(*),“*”归故土。
不知道主角是否能够从中获取勇气,冲破现实赋予的桎梏,执起画笔,绘其所愿。我希望是这样的,如同小王子,飞蛾扑火一场,纵消亡亦无憾。
也许会担心时间成为问题吗?那怎么会呢?付出的时间长度铸就关系的重要程度,沉没的成本浇灌梦花的茁壮与璀璨。虽晚必到,那不是欺骗人的谎言,而是成功对代价的诺言。
或者会担心外界的声音是个问题吗?并不会啊,大胆竖起刺吧!当然,那不是出于对外界的恶意满满,只是出于保护自身需要,对一切试图扼杀或阻止前程的反抗,对梦想的不妥协与倔强。
如果累了便仰望星空吧,因为那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笑脸,写满鼓励。幸运的话还能看到一朵鲜花呢,虽然它可能有些啃口,但依旧难掩其明艳,那是被宠爱的张扬。
一场疫情,不知道有多少青蛙被清理出温水池。说实话挺迷茫和挫败的,在尴尬的年纪,庸庸碌碌,一无是处,一事无成。在伪努力的路上越走越窄,最终被挤出来,怨天尤人吗?好像也没有资格吧,另寻出路吗?好像精力已经萎靡了。有时候也想遇到一个小王子,告诉我不留余力地往前冲,哪怕头破血流也好过循环往复的浑噩与得过且过。
不过也不一定要等小王子来,也许走着走着,路就宽了,我也许也成为别人的小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