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图卡
在经过了一系列争吵和混乱后,德国*府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允许中国企业中海运入股德国汉堡港的一个集装箱码头,限额是24.9%的股权,与先前媒体披露的35%股权有不小差距。有媒体披露,剩余股权将会在“考察中企”一段时间后继续转让。
这是德国*府在总理朔尔茨的勒令下,寻找的妥协方案。这是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德国*府之间的事情,但是让我们意外的是,有个国家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还不是美国,而是德意志的传统好“盟友”意大利。
据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和路透社报道,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长阿道夫·乌尔索日前在一次活动中公开表示,作为“地中海的前沿阵地”,意大利将不依赖中国的贸易或技术,并致力于保护所有战略领域;随后他还谈到了中资即将入股的德国汉堡港,由于港口运营商和物流公司也负责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乌尔索表示,“如果是意大利人,绝不会把港口交给中国人”。
报道还提到,乌尔索宣称,即便其他国家愿意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技术和市场上依赖中国,意大利不会效仿;梅洛尼*府将使用*府权力,阻止一切对意大利战略资产的收购行为。乌尔索提到的*府权力,是源自于年的一项法案,截至目前已经使用了7次,其中6次是针对中国。
说真的,意大利坑德国已经不止一次;对于乌尔索的指责,想必朔尔茨只有一句话想说,又是你来拖后腿。前段时间,意大利的极右翼**打败了左翼,梅洛尼也成为意大利自二战后最接近墨索里尼的总理;作为一个极端反移民、讲究所谓“意大利优先”的*治人物,梅洛尼*府官员出现这种调调不足为奇,只是乌尔索这么说,意大利商界肯定不答应。意大利民主*资深议员黛博拉·塞拉基亚尼(DeboraSerracchiani)表示,的里雅斯特港“不存在落入中国手里的风险”,梅洛尼*府与其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不如花点心思,帮助意大利港口制定更具有竞争力、实施国家经济的复苏计划。
这种场景似曾相识。乌尔索叫喊着“不依赖中国投资和技术”,跟当下欧洲出现越来越多所谓“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如出一辙。但是现在谁都知道,欧洲想要拯救经济并且实现复苏,就不应该与中国脱钩。
德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国内“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十分强烈,绿*出身的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经济部长哈贝克多次发表对中国的强硬言论。但是现在德国的“去中国化”变成“去中国化缘”,自己反而面临“去工业化”的窘迫;德国尚且如此,意大利就能更加豪横?
从历史经验来看,意大利曾经也算是“站队小王子”。但是我们知道“*治正确”是一副效果极佳的“降智药”。如今的意大利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事实上都无法摆脱“降脂药”的影响,唯有现实的*打方能让他们清醒。
乌尔索可以逞一时口舌之快,但是德国总理朔尔茨老老实实地准备11月4日访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证实此事。现在去中国,朔尔茨的筹码不够多,如果不去,德国找不到更好的合作伙伴——意大的新*府应该学习德国、吸取教训,如果到了最后关头才想起中国的好,只怕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