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敲黑板,没收钱!
这是周四晚《奇葩说》播出后,
橘随手截的几个对他的评价。
至于他到底可不可以,值不值得吹爆,
表现说话。
#背景:辩题“家长群里究竟要不要跟风”,冉高鸣,不要跟
有观点:因为风,是永远跟不上的
怎么跟不上?
比如你用你小学语文水平去讨好语文老师,
就容易“忘了自己是个什么鸟”
然后也不好跟,
家长用一句复制粘贴的“老师辛苦了”去期望老师对自家孩子另眼相待,
“这就是投资小,回报大,传销看了都害怕”↓
论点有了,还能从正反面论证。
#橘要被他说服了!
论据也有,
举了自己在四川某个乡村小学支教的经历↓
说出了大多数小学老师的心里话:
“我们要的是家长教育孩子时有参与感,
不是跟风拍马屁↓
效果呢,围观群众看了都说好。
金句也没少输出,
“歇后语小王子”不是白叫的。
#有多少人被这句洗脑,死活想不起原句下半句的?
#不愧是民间歇后语推广大师...
还出现了用他原句创立的话题↓
里面也都是听取哈声一遍和对他的喜爱↓
虽然节目形式是辩论,
但《奇葩说》本质上还是一档综艺,
综艺效果必不可少。
必备技能,带情绪。
冉高鸣,有。
用一个真实故事,
说家长群跟风对孩子造成的,
是觉得要得到老师的喜欢,
应该靠礼物不是靠行动。
又分享了自己的处理方法↓
代替孩子说出了心里话↓
旁观者有共情吗?
有被他这个故事戳到的↓
有引发思考的↓
以及人“狠”话不多的,
绝!
有输出有金句有情绪,
还奇怪会出现文章开头的“他真的可以”的发言吗?
和马薇薇,*执中,以及很多人都质疑他有意模仿的肖骁这些老奇葩不一样,
他一开始并不是被很多人看好的辩论选手。
(甚至并不合格?)
第一季海选阶段就因为沉淀不够,
被马东淘汰↓
两年后海选,却再次被导师高晓松喊停。
因为他觉得冉高鸣的发言是在侮辱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看看他那次说了些啥。
因为没钱,只能办廉价健身卡。
结果每次进健身房之前,
要说服自己,这是健身房不是养鸡场
#本穷*有被冒犯到...这怎么消费不起,连人也不配当了?
以及把穷游安排的住宿,
形容为“淫荡”
又说穷,连生活检点也不配拥有
#听到这,真是伤害性极大,侮辱性也强...
#我觉得那时他真要感谢高晓松及时按下暂停键
评委也试图把他发言圆回一点,
“稍微用力了一点”↓
可是在接下来分享自己喷火的兼职经历时,
还是被导师看出了对当下的焦虑
以及马东说的,
听上去更多的是抱怨,表达方式还要调整↓
总之就是再次淘汰。
估计真是那时表演功力不够吧。
差不多时间参加的《大学生了没》,
和刘星图的互动,
又被认为情商不高↓
刘星图,当时还没参加《最强大脑》,基本算个素人。
介绍自己大学时,用的是英文,
一听到英文,现场嘉宾立刻就受不了了。
有牙疼的,白眼的,也有更直白表达不喜欢的↓
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
冉高鸣对他的反应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讨厌说外文的”
“你是有排名的天才,我还是最娘前十呢”↓
当刘星图说出自己大学目标是“不谈恋爱”时,
冉高鸣:
也没人想和敢和你恋爱,
高攀不起↓
理解这个节目风格是想打破学霸光环,
更贴近多数大学生的生活。
所以对刘星图这类学霸,
总是diss多过崇拜,
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通通否认吧。
#人只是说了大学时为了更专心学业不想恋爱,这就是一个人选择问题,非要上升到配不配得上的程度,实在没必要...
当然,他在被高晓松否认之后,
还是解释了自己的说法。
比如,自己之所以会分享穷的经历,
只是想说明自己从焦虑到平和的转变
所以当时支持他的人也不少
以及在《大学生》里除了刘星图这部分,他其实还有不少精彩表现。
比如分享大学时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
“是无论自己防备心有多重,和其他学生多不一样,也不会放弃他”
视频
在一期点评其他选手穿着环节,
完全释放“嘴炮”优势,
点评用词精准,当天嘉宾一个也没放过
对南北方差异的理解:
“这都是因为每个人对家乡的眷念”
所以支持他的人也不少
当他因为被高晓松按停上热搜,双方粉丝也吵得不可开交后,
他对此回应态度也是不卑不亢
“与其说要(互相)道歉,不如说(自己)还需要历练”
所以也没必要说是他思想有问题,
更准确应该是,
受限于节目风格,自己当时急于被认可的心态和还没到火候的表达能力,
说出了容易让人误解的话吧。
之后再次出现,
就是在《奇葩说》第六季了。
这一次,内力修炼到了。
为了说明必要时需要“啃老”,
分享了自己喷火和驯兽的兼职经历
分享了妈妈来动物园看自己的故事,
“所有观众都在看着他的表演笑,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哭“,
第二天就收到了妈妈给他转了4千块,
这一次,他接受了。
”因为收下,意味着消解了为人父母的心痛。”
当场被他感动的,
屏幕外被他感动的,同样多
评论的转变,从来都不是凭空发生的。
就像他说的,
要在任何能努力的地方努力。
比如,自我要求稿子一句废话也没有
总是最早到现场的那一个
8场辩论整整准备了篇稿子
表达方式上也从“原来没那么好的审美”调整到了现在的”攻击性没那么强”
不仅在动物园兼职过喷火,驯兽的工作,还在国贸跟人陪聊过...
这些经历增加了他辩论时的素材,还增加了他共情和沟通能力
心态上也从原来的焦虑,到现在即使淘汰,大不了再来一次的平和
面对落选,不是算了,而是死磕到底,越挫越勇
辩论需要的是理性,独立思考和逻辑严密;
而综艺需要的是嘉宾的”轰炸式效果”带来的观众共情,
这俩不是完全对立,更像是跷跷板,
冉高鸣需要站在中间尽力维持着两方平衡。
6年前他还没办法准确找到平衡点,
可是经过了沉淀,努力,心态调整后,
现在他已经让这个跷跷板保持平衡了。
#尽管有时还会颤颤巍巍...
或许,这才是他如今他能被人专门开贴要“吹爆”的原因吧。
最后一句
与其说他的风格像肖骁
不如更像姜思达
虽然犀利
但展示更多的是对弱势和少数人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