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马克思》这是个展示成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的主角都是黏土人,整个电影的色调灰暗,人物性格也很孤独阴郁。
电影的梗概是这样的:玛丽是个在澳洲长大的小女孩,她脸上有胎记,长得也不好看。她爸爸是个普通工人,喜欢收集公路上的死鸟,妈妈是个爱偷东西的酒*。她没有什么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开始给美国纽约从没谋面的叫马克思的人写信。而马克思是个自闭症患者,喜欢暴食,身材肥胖。他在意外收到这封信后开始回复这个女孩。就这样,8岁的玛丽和44岁的马克思的友谊开始了。
在玛丽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情都会和马克思诉说,马克思在克服自己的恐慌症的情况下耐心的给她回复。玛丽经历了她爸爸妈妈的死亡后嫁给了自己的邻居,一个说话结巴的希腊人。
在她25岁时,她根据马克思的病写了本书,算得上事业有成了。但马克思在接到这本书时却感到很愤怒,他受不了自己当成朋友的玛丽把他看成一个有缺陷的病人,毅然断绝了和玛丽的关系。她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世界倒塌了,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每天喝的烂醉如泥。他的丈夫离开了她,正当她感到绝望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收到了马克思寄来了代表原谅她的一大箱玩偶。在她生下自己的宝宝后,决定去看马克思,而马克思就在那一天的清晨安祥地死去了。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被戳中了泪点。
马克思说:“如果我在一座荒岛上,我就会习惯无人陪伴,只有我和椰子树的生活,那时我就会接受自己,完全接受。那时,我们不会在意自己的缺陷,那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的确是这样,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瑕疵和缺陷。可能我们身材不好,家境贫困,生理有缺陷,生活不如意等等。这些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有的人抱怨,有的人绝望,有的人隐藏,却很少有人去面对去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重要的是去接受这样不完美的自己,明白了自己的不完美,才会滋生出理解他人的力量。
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就不会去苛求别人的完美,去希望别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能接受一切的不顺心。这让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理解比原谅更值得可贵。我们可能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在乎一些事去选择原谅,但心里的不满还在那边。但当我们开始懂得理解他人时,才能真正做到和他人和谐的相处。
这个电影还让我想到了《小王子》里印象深刻的一段话。“狐狸对小王子说,驯养我吧,你驯养了我,很多事情会开始有意义。比如金*的麦子,麦子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毫无作用,即使我看见它,也会很快忘记,但如果你驯养了我,它金*的颜色,会使我想起你的头发,于是麦子,这一整片麦田,因为你开始有了存在的意义。”
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些人,无论是以爱情,友谊,亲情的形式存在着,都让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而有了很多的关联和色彩。仔细想想,有多少人愿意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陪着默默无闻的你,又有多少人愿意毫无怨言的包容你的任性和懵懂?
这些在自己最难过,最美好,最容易被辜负的时光里陪我们走过的人,无论将来他们变成什么样子,和自己还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无法把这个人从自己的生命里割舍。因为在看起来遥遥无期而又平凡的日子里,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陪伴而觉得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对于这样的人,要有一千一万句的感激。
我想,这个电影最大的意义,是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学会接受自己,同时理解他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