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带孩子去逛书城。为了让即将上小学的她锻炼拼读能力,我计划为她挑一本注音名著,陪着她一点点啃读。在书架间徘徊许久,我们最终选定了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让它成为孩子人生第一本自己读完的书。这当然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的一句推介语:一个永远不肯也不会长大的小王子;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个温馨、真挚、感人,解读生命与生活的童话故事。我在很久以前就读过这本书。大学毕业那年,趴在*校集训的课桌上,我神游物外,跟着小王子逛遍了许多星球。彼时的我其实并不确定,是否真的读懂了彼时的那本书。陷于困顿的我们充满愤懑与不平之气,无所慰藉,只以读书填充无可打发的时间。书中的故事与文字早已记不真切,只记得些许片段,诸如猴面包树、孤独的国王和小王子一天看过的43次日落。还记得,那是一本关于少年、纯真、好奇与自由之书。是一本好书。读书的用处其实并没有人们吹捧的那么大。识别好与坏,是其中珍贵的一项。于是,我把这本好书推荐给了女儿。可惜,6岁的她痛苦于拼音的识读,屡屡为分不清“an”“ang”“ao”而大翻白眼。看着好好的一段文字被她拆解得支离破碎,我真是急得捶胸顿足。气不过时,便把书抢过来,再把一整段连续地给她读一遍。“听懂了没?这一句是‘小王子唯一的消遣,就是观赏那夕阳西下的温柔景色’,而不是‘小王子—唯一—的消—遣,就—是观—赏那夕—阳西下—的温—柔景——色’!”她当然也不太能读懂这本“好书”,倒是被很多片段逗得呵呵大笑,诸如猴面包树、孤独的国王和小王子一天看过的43次日落,记住了小王子说的那句,“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一个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的小孩,读起书来自然很慢,两个月的时间不过啃完了50多页。我倒是借着这次陪读的机会,开始认认真真地重读这本好书——生活才不是什么荒唐的编号,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我曾经把自己和大人们比较,觉得自己和大人们不一样,我相信自己是个纯真的孩子。可是随着时光流逝,我大概已经和大人们差不多了。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变老。“你知道,一个人心里非常难过的时候,他就喜欢去看日落。”“那么,告诉我,你一连看了四十三次日落的那天,心里是不是非常难过?”在稚嫩童音、诡异断句的陪伴下,我在重读记忆中的一本书。心境已与十四年前大有不同。读懂了许多事,又有许多事永远遗憾的错过。就像我们永远地告别了小王子,目送他回到那会笑的星星上去,去守护他的玫瑰花。而今,我也守护着我的玫瑰花,有了我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孩子们眼中,这个世界闪耀着新奇和初次体验的强度,比如第一天上学、初次看见彩虹以及看一只蚂蚁爬上一片树叶。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重新体验了自己的童年,重温了自己的过去,再次踏上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再次感觉到了自己的根,理解了我们是如何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我不敢说,而今的我就真正读懂了《小王子》这本书,我只是在其中读到了爱,与陪伴,与成长,读到了真实,与专注,与向往。这很多,都是20岁时的我未曾读懂的内容,让34岁的我可以讲给6岁的女儿听。前几天读完书,女儿拿出画板,画了一颗小小的星球,上面有个小小的人儿,那是小王子。小王子旁边有一朵大大的花,那朵玫瑰花。我笑着逗女儿,用小王子与主人公初识的那句话——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女儿咯咯一笑,“不行,不行,我可画不出来,我也画不了病了的羊、山羊和老了的羊。”你看,她还是记住了书中很多很多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来画一只绵羊吧,送给小王子。那个陪伴过我们而当时却不懂,而今虽懂得却早已离去的,小王子。张锦霖
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夜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