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仪式感这个劳什子
TUhjnbcbe - 2022/5/30 16:52:00

结束为期五天的感恩节假期旅行,从阳光明媚的迈阿密回到寒冷阴云的纽约,竟没错过本街区的第一场初雪。是的,就很有意思,截止目前为止,纽约的雪貌似都过于短暂,阵势虽然不小,但排场却未免有点寒碜,所以我发现以街区来论初雪,完全可以是一种科学而又现实的选择。

话说当我还人在迈阿密机场等待飞回纽约的时候,朋友说她所在的街下雪了,照片里大雪纷飞,看得我甚是激动,想着等落地的时候大约就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城市了。然而,事实后来证明,我想多了。街的初雪大倒是蛮大,可是它十分钟就退散了,以至于街的朋友,甚至连个雪渣都没有见到。因此,literally,我竟没有错过本街区的初雪:飞回迈阿密的第二天,午睡醒来,就发现窗外鹅毛大雪纷飞翻滚,来势特别凶猛。以为它会就此连绵不休了,可是又是我一厢情愿,十分钟之后,一切消失殆尽,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了。

但就还是很开心,心里想着,四舍五入也算没有错过纽约今冬的第一场雪。亲朋友都知道,每年冬天盼着下雪,简直成了我每个冬天的一个固定仪式,甚至某年冬天,杭州都下得白雪皑皑了北京却依旧毫无动静,以至于气不过的我索性直接飞到杭州看了场雪,才算安了心。还有位在气象局工作的朋友,知道我有这个癖好,每每会借工作便利向我提前通报降水可能性,当然了,这几年我也是服气的,举凡北京下大雪的时候,都是我不在的时候,所以这位朋友的通报,大抵都收获的是我捶胸顿足的嚎叫。

也曾经有朋友认真地问我,为什么会总是这样盼望一场雪呢?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在她问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但后来我想,这大约属于我内心里仪式感之一种。冬天来了,就要有冬天的样子,下一场足够漂亮帅气的大雪,在漫天白茫茫的清冷里感受一下雪花的温度,仿佛这个冬天才真正落地真实起来。

说起来,仪式感可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第一次这个这个,第一次那个那个,第几个那啥那啥,太有纪念意义了,搞个小仪式纪念一下哇,吃个饭送个礼物买束花,哪怕认真记下一笔,都是仪式感之一种吧。

关于仪式感,除了一切能套上“第一次”的名头的一切,最典型的代表应该就是纪念日和节假日了。有很多年,从进入11月开始,仿佛就会有接连不断的需要庆祝的日子:ex的生日(甚至还不时叠上感恩节),定情纪念日,紧接着就是圣诞,新年,简直是紧锣密鼓。再然后转年到春节过后,又有情人节、然后是法定纪念日、再然后就是我的生日。这样差不多来到五月,可以短暂消停一下,之后的六一也是要过一过的,毕竟谁还不是个宝宝呢。那接下来七夕自是也不能少,再然后过个中秋,再为祖国母亲庆个生,就愉快滴来到了一个新的11月……所有的这些日子,都过得极其认真,要收礼物,也要送礼物,还要订鲜花、吃大餐,甚至还会认真地保留在各种形式的记录里,从最开始的纸本日记,到后来的博客、微博以及朋友圈,仿佛没有这样的阵仗,就不知道该如何度过每一天一样。

过程里的时候,认真数着每一个纪念日,第1/12个,第1/2个,第1个,第2个,……,第n个。以为认真度过了每一个,也认真记录了每一个,它们就会永远凭着这些仪式感的强化留存在记忆里,可以随时按需调档查询,以供回味咂摸。然而事实上,倘真回想起来,和那些有仪式感加持的海量日子比起来,如今能够记得的场景相对来说真是屈指可数。真正记忆犹新的,反倒是那些未曾想要刻意纪念甚至希望可以直接消除记忆的日子,最后一次一起纪念日晚餐的平静唏嘘,最后一次一起跨年晚餐的不欢而散,以及最后一次告别时洒泪的拥抱,还有那个冬天的北京的12月的那一天,极度重霾令人窒息的天空。

又比如,总会无比在意的生日。19岁的生日,1字头的最后一个生日,脆弱敏感幼小如我当年,一定为进入2字头而惶惑不安无比感慨过的吧?一定也做了些什么来十足仪式感了一下吧?可是,不记得了。2字头的第一个生日呢?多么地有纪念意义,并且此生仅此一次,八成也给自己搞了个仪式。可是,也是全无印象了。

所以,究竟是谁说的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这个劳什子,它到底能有个咩用途呢?

没有做过理论研究,但直觉上仪式感首先大约是一种很强的自我暗示,它或许表明当事人乐于以一种显性的强化手段来提振自己的心情,以及下意识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用心用力地去生活。没错,“用力”这个词,窃以为颇为精准。想要生活得热气腾腾,自然要用力烧火添柴加水方可,倘若只沉静(萎靡)地端坐一旁看云淡风轻毫不费力,那应该收获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界。

这大约是仪式感的现在时意义。

那么再说说仪式感的过去时意义。

比如,转头想想,还是有些字头的生日,是记得的。也有很多欢愉的时刻,不时会闪亮,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亲吻,第一次决定不外出呼朋唤友而是在家蜗居度过的两个人的平安夜,第一次送花给一个男人,买上一大束鲜花捧到地铁口去接他下班,只为看到一张惊讶而不知所措的可爱的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起在午夜看流星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起在山顶露营,在帐篷里听着风声雨声打落在帐蓬顶上的扑扑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起开房车环新西兰南岛,终于可以在海边营地实现枕着海浪声入睡……

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和很多很多当时刻意营造的仪式感,以及很多很多并未经意却烙印在记忆深处的时刻,所有这些杂糅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能记得的还依旧能够感同身受的过往。它们就仿佛一个一个小小的荧光路标,点缀在我们一路走过的道路两旁,让我们在转身回望时依稀还可以看得见来路的轮廓与走向,还能记起我们究竟是怎样,才来到了今天的路途上。而仪式感呢?或许不一定能为所有这些路标增加亮度,但一定还是有一些路标,因为仪式感曾经加持而增加了个数或者亮度。

所以呢,还是不要咒骂仪式感是个劳什子嘛,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哇,哈哈哈,哪怕之后雁过无痕,当时那一刻认真地对待过、真切地开心过,不也是蛮好的幸事吗?毕竟,人生不过就是我们经历的每一个当下。何况,回望时,仪式感加持过的岁月会更多一些光亮。

ps.全部附图除初雪外,均由本文作者拍摄于迈阿密。

(其实,我本来雄心壮志地想写一写德州堕胎法案、理腾豪斯杀人无罪释放案以及强制注射新冠疫苗规定是否违宪案,或者哪怕写写上周热门的两桩名人离婚案、以及意外得知我的一个朋友三婚生子给我带来的思考,但是,哇咔咔,我写不动了,朋友们,所以我就坐在电脑边,随意码字码到了这里来~~承蒙各位不弃,等我final考完重整旗鼓来两篇重磅专业文??)

脚步不停

奖一杯咖啡提个神

1
查看完整版本: 仪式感这个劳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