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法律与文学讲座第十九讲《小王子》
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的试听部分
-主讲人:谌洪果-
“好,我们就开始。今天是“法律与文学”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我们是以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作为一个收尾。标题无所谓的,标题怎么想,我实在想不到一个好的标题,就特别的直白,就“建立关系,活出本真”,其实就是关键词“驯服”,“驯服”这个词就是建立关系,建立关系的目的是什么?要活出某种本真,那什么是本真?这个我们都可以去思考,我也不一定能给出答案。
那我不知道大家读这个小王子就是给你的第一印象,即最质朴的印象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时候是要抓住读小说的最质朴的感觉。读这部小说我最质朴的感觉,是我感觉它有一种苍凉和忧郁的一种味道,就是忧伤的味道。它和一般的童话似乎还有点有点不一样,它可以说相当于是这个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他的生命之书,你会发现他的生命的轨迹和他写的这部童话完全是同步的,这部童话结束以后他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而且是以同样的方式。所以说他是特别的暗合的,就是一个谶语,相当于是对他的命运的一个谶语。
这部小说当然是影响很大了,他在差不多,43年写好,出版,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它就成为了一个被阅读和翻译得最多的一部现代的经典,据说是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被阅读的数量在现当代人里面是仅次于《圣经》的,这个是非常不得了的。我相信基本大家没有人没有读过《小王子》的,所以对这部2万多字的童话,大家都特别的耳熟能详。但是仔细读你发现,这部童话其实非常深邃,很难给它解读清楚。我也参考过一些人的解读,包括比如说周保松,他也试图从一个伦理学和*治哲学的角度作出解读,但我老感觉也不一定到位。当然每个人可能都在某个方面都能够触碰到小说的核心,他也以他*治哲学家视角,对这一部小说做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诠释,还是很不错。
周保松
但我总感觉还是有点不够。我们先来看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他是年出生,然后43年因为法国投降纳粹,他就愤然的流亡美国,侨居纽约,但是内心很苦闷,思念故乡。然后他就一边画插图,一边写文字,最终完成了《小王子》。所以我们读《小王子》的时候,很多人不是被文字所吸引,反而是为他画的那些插图所吸引。也是,确实,插图也能看出那种性情,有点像梵高式的那种,没有那么野性,但是那种忧郁的基调,孤独、忧郁是一直存在的。写完《小王子》以后,他就毅然决定回到欧洲,然后加入盟*的北非战场。第二年,据说是第九次飞行就在空中消失了,这个我后面还要稍作解读。
作者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整个这部小说,表面上,它是一部关于爱的教育和成长的故事。狐狸教会他怎么去爱,怎么去尽责任。小王子他不断去寻找爱的意义,然后面临人生的一些危机,最后遇到了狐狸,学会到驯服的道理,然后重新重视他与玫瑰的关系,勇敢地承担起爱的责任,这是一般、通常意义上的解读。我想在这个意义上,《小王子》确实是一部适合给孩子阅读和思考的童话,它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要爱,要有责任。我们一说到教育,都会强调这些核心的一些价值,这没问题。
........
-试看部分结束-
是不是还不够过瘾?直接拉至文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