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号:寻声锦城
塑料花大家都经常见到,但是又有谁知道,咱们中国的第一朵塑料花是什么样子,又是诞生在哪里、谁的手中呢?
关于这件事,还要数家住在北门口的老牙医杜维银杜爷爷最有话语权了。
常言道,医者仁心、妙手生花,杜爷爷的一生可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妙手生花”四个字,不过生的却是这个花——
(锦州塑料花厂生产的塑料花,图片来自老工人王树勋爷爷发表)
没错,就是塑料花,而且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塑料花。很难想象,一位牙科医生怎么会与塑料花联系在一起呢?这之中的曲折离奇,还要从爷爷学医时开始说起。
与“花”结缘,命运转折
(杜爷爷正在制作假牙石膏模型)
为了能够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杜爷爷在年轻时去学了牙医,成为了一名那时所谓的牙科学徒。
年,医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牙科大夫生涯,那时的杜爷爷满心以为自己的一生都将奉献给牙医行业,却没想到因着自己这一手倒模制牙的手艺,让他自己就此与塑料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锦州塑料花厂的老厂房,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家洗浴中心)
年,杜爷医院的一名大夫,恰逢锦州塑料花厂刚刚建成,为了支持塑料花的生产到各个单位招收工人。杜爷爷和另一名医生因此加入到了,成为了一名塑料花厂职工,杜爷爷凭借着一手精湛的石膏倒模手艺加入了塑料花制作研究小组,并成为了研究小组的核心技术人员。
坚守岗位,突破创新
(年轻时的杜爷爷正在用石膏进行第一支塑料花的倒模制作)
那时塑料花的制作还是一项全国性的技术难题,小组成员们常常加班加点的研究忙碌,却仍然没有什么成效。
直到杜爷爷突发奇想的提出,用镶牙的技术原理来翻模真花然后进行制作,经过试验后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于是,第一支塑料花——塑料海棠就在这种方法之下诞生了。
(杜爷爷年轻时受省领导接见的照片)
塑料花制作需要先将真正的鲜花,叶子一片一片放在石膏上分两面进行模印,再进行金属浇筑,整个过程极其繁复,往往最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制作出一套模子。
后来的工作中,因为杜爷爷的种种突出贡献,工厂对杜爷爷进行了大力表彰,并将杜爷爷提拔为班长。在那之后爷爷还受到了省里的大力褒奖,更是受到了省领导的表彰接见。
(杜爷爷在给我们展示自己在塑料花厂时的老照片)
那时的锦州塑料花可是我国化工塑料类的重要代表之一。爷爷骄傲的告诉我们,那会儿上海、武汉、沈阳、湖南等地的人都来到塑料花厂买塑料花,人多到要在厂房前排起长队。
从生产出第一支塑料花后,杜爷爷就一直坚守在塑料花生产的第一线上,这一守就守到自己退休。
退休离厂,继续牙科事业
退休后的杜爷爷自己经营了一家牙科门诊。那时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许多设备工具的购买也很成问题。杜爷爷就凭借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和自己在塑料花厂学到的手艺,自己动手制作工具。
左边两个雕刻石膏模型用的刻刀就是杜爷爷用小锤子一点一点敲打制作出来的,从爷爷还在塑料花厂时就跟随在爷爷身边,一直到现在爷爷还在使用它们制作石膏模型。
这个看起来有些吓人的假牙模型是爷爷很久以前为一位牙齿掉光的老人制作的,可惜因为一些原因,那位老人不再需要假牙了,这套假牙模型也就一直保存在了爷爷手中。模型后面的那个金属支架也是杜爷爷一点点打磨制作出来的。
(杜爷爷在自己的工作台上用刻刀雕刻石膏模型)
作为一名牙医,杜爷爷的一生几乎都与牙科密不可分:在最初的困难时期,是牙科手艺保障了爷爷的温饱;后来生活再好些,又是牙科让爷爷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杜爷爷的老伴也是一名牙医;再后来,是杜爷爷的一手牙科手艺让全国第一支塑料花成功的诞生在锦州这片土地;到如今,杜爷爷的女儿、外孙也都跟随爷爷的脚步,学习口腔专业,成为了出色的牙科医生。
(患者送给杜爷爷女儿杜医生的锦旗)
对于杜爷爷来说,牙科已经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陪伴他走过青春和迟暮,为爷爷带来了幸福与荣光,虽然现在的假牙制作已经有了更新、更快的方法,但已经83岁高龄的爷爷仍旧每天坚持坐在工作台前用老手艺镂刻假牙模型,这已经成为了爷爷几十年来不能割舍的习惯。
几十年的光阴眨眼而过,如今锦州塑料花厂早已解体,塑料花的制作也不再是难题,种类繁多的塑料花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但在那个一切都刚刚起步的时期,幸而有着杜爷爷他们这样一群克服困难、努力探索的人,我们现在的生活才能多彩舒适。
您家里有过这样的塑料花吗?
关于塑料花,您有什么回忆呢?
快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起来吧~
个锦州
让我们重新发现,一座城
发现
创新
分享
●1天14人8吨垃圾的战斗
●自古以来,制燥锦州
●他没钱没工作,只想当个“鸟人”
●他们都是人造革,你是真的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