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位下浙江农村的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老爷子吗?
他在中国又有新动静了!听说勒老要和好友、著名法文翻译家许钧教授,在中国编一套《法国文学经典译丛》。
诺奖得主亲自编中文译丛?这还从未有过。更让人好奇的是,他会选哪些法国书?
前几天,由翻译家许钧主编的《法国文学经典译丛》第一辑已经出来了。在南京新书发布会上,勒克莱齐奥不仅为好友站台,还专门写了推荐语。
“亲爱的读者,我很乐意向你们推荐我的好友许钧教授主编的《法国文学经典译丛》。这一部部伟大的作品超越时间与空间,向你们敞开,期待你们阅读,而通过阅读,你们参与了再创造,有助于这些经典之作在你们伟大的国家获得新的生命。
——勒克莱齐奥,年9月15日题”
同样是《小王子》迷的勒克莱齐奥,挑选了他最喜欢的片段,用法语朗读,深情、沉醉,极具感染力。这是一段关于飞行员迷失在沙漠里的情节。他说,我们能感受出即便身处绝境,依然要有着对生命的渴望,克服困难的勇气。
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M.G.LeClézio,—),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沙漠》《寻金者》《流浪的星星》等。
“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就这样,我孤独地生活,没有任何人真正谈得来,直到六年前在撒哈拉沙漠里的一次故障。我的飞机的发动机里某个东西坏了。我身边既没有机械师,也没有乘客,我准备独自尝试完成这项艰难的修理工作。对我来说,这是个生或死的问题。我只有勉强够喝八天的水。
第一天晚上,我在远离人烟千里开外的沙漠里睡着了。我比茫茫大海被困在木筏上的遇难者更加孤独。你们可以想象,第二天天亮,当一个奇怪的细小声音把我唤醒时,我是多么惊讶。那个声音对我说:
“请……请你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哦!”
“请给我画一只绵羊……”
我一下子跳起来,仿佛被雷击中一般。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我看得很清楚,一个非常奇特的小家伙正严肃地注视着我。这是我后来画得最好的一幅他的肖像。不过,当然,我的画远没有他本人那么可爱。这可不是我的错。大人们让我六岁时就对画家职业丧失了信心,除了那些敞着肚皮或合着肚皮的蟒蛇,我压根儿没学过画任何别的东西。
于是我惊奇得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家伙。请别忘记,我身处远离人烟千里开外的地方。而这个小人儿看起来既不像是迷路,也不像是累得要死,饿得要死,渴得要死或害怕得要死。他丝毫不像一个在远离人烟千里开外的沙漠中迷路的孩子。当我终于能开口说话时,我对他说:
“可……你在这里做什么?”
而他又向我重复了一遍他的请求,声音很轻柔,仿佛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请……请你给我画一只绵羊……”
当神秘过于令人震惊时,人们是不敢违抗的。尽管在远离人烟千里开外的地方,在死亡的危险中,这事在我看来如此荒谬,我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和一支钢笔。可这时我想起,我学的是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于是(有点情绪不好地)对小家伙说我不会画画。他回答我说:
“没关系。请你给我画一只绵羊。”
我从来没画过绵羊,于是我给他画了我唯一会画的两幅图中的一幅。那幅合着肚皮的蟒蛇图。立刻,我就吃惊地听见小家伙回答道:
“不!不!我不要大象在蟒蛇肚子里。蟒蛇太危险,大象又太占地方。我那里地方很小。我需要一只绵羊。请给我画一只绵羊吧。”
我只好画了一只绵羊。
他认真地看了看,然后说:
“不!这只羊病得太重了。请给我另画一只。”
我又画了一只,我的朋友可爱地笑了笑,宽容地说:
“你看……这不是绵羊,是一只公羊。它长着犄角呢……”
于是我又重新画。可这一幅也被拒绝了,就像前几幅画一样。
“这只羊太老了。我想要一只能活得很长的绵羊。”
我急着开始拆卸我的发动机,于是不耐烦地草草画了这幅画。
我对他说:
“这是箱子。你要的绵羊就在里面。”
可我却惊讶地看见,小评判家的脸上闪出喜悦的光芒。
“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你觉得要为这只绵羊准备很多草吗?”
“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我那里地方很小……”
“足够了。我给你的是只非常小的绵羊。”
他歪着脑袋看那幅画:
“也不是那么小啊……瞧!它睡着了……”
就是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
转自“深夜读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