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妙妈在几个教育群里看到大家在热烈讨论“能否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话题。毕竟,对于多数家长而言,即便初中成绩不理想,大家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续进入普通高中读书,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尤其像咱们杭州这样中考竞争压力比较大的地方,普通高中录取比例相对较低,很多成绩中等的考生也许只能无奈就读中职院校,或者选择就读价格比较高昂的民办高中,因而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够早日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再加上最近很多*策都谈到了“普及高中教育”的概念,因此,有的人继而联想:既然高中都普及了,谁想读都可以,那么,以后是不是——中考不用考了,高中直接派位?人人都可以上普高?近日,教育部针对大家关心的话题给出了明确回复:网站截图总的意思是: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所谓的“普及高中”指的是绝大多数适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国家提供足够的条件满足需求。在高中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之前,中考还是得考。甚至在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后,中考可能还得存在,因为毕竟要进行普高和中职分流。所以,就现在的教育制度来看,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变化是以下三点:1、从“中考成绩很重要”,变成了“小升初成绩很重要”。2、从“中考一次成绩很重要”,变成了“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很重要”。3、从“进名校只需要中考成绩”,变成了“进名校需要综合评价或某方面特长”。一句话,靠死记硬背、疯狂刷题这样的模式在现有的考情制度下已经行不通了。妙妈的一些重点院校的老师朋友也经常强调一个概念:想要让孩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得培养孩子强大的学习力。而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力,阅读能力最为关键。尤其随着这两年语文教材大换血,小学开始就要考察孩子的课外阅读量(80%都是文学名著),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更加强“名著选读”。但并不是每本名著都适合孩子,或者准确地说,名著对适合的阅读年龄有要求。有的名著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有的名著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太强,这些都不适合孩子阅读。
为了解决这些阅读难题,妙妈特地访问了多个在重点学校的一线教育老师,再结合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终于找到了这套专为中小学生定制的——《世界文学名著》(5册)!
这套书一共有5册,每一本都是从某当、某宝等大数据平台精挑细选而来,每一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不得不读的经典作品。
??
其中,《小王子》、《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都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指定阅读书目。
《月亮与六便士》、《麦琪的礼物》等也是课外阅读的指定补充材料。▼
就连中高考的试卷上,他们也都是常客▼
(中考题中出现过的《昆虫记》节选)
为了能让孩子真正读懂这套书并享受深度阅读的乐趣,编辑团队独创了“四合一”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降低阅读门槛。
即:有声读物+名师导读+注释+模拟考点
比如,每本书可以通过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