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独有的狐狸精文化,九尾狐的仇人到底是
TUhjnbcbe - 2025/7/21 9:50:00

可以说,只有中国,才有独特的,貌似属于女性文化的分支-狐狸精文化。

狐狸在远古时期是灵兽,是图腾之一,是天降祥瑞的表现,《穆天子传》曾记载白狐被献祭于天。汉时渐被丑化,《说文解字》曰:“狐,妖兽也,鬼所乘之”,一下子沦落成妖兽,曰狡诈,鬼祟,是妖,淫,色,邪,害人的东西。甚至祸国殃民,譬如家喻户晓的九尾狐妲己。宋元明清时期,狐狸一方面继续被妖化,譬如毛骨悚然的狸猫换太子,一方面又开始在民间称神。尤其在北方,狐神崇拜特别普遍,“无狐魅,不成村”,俗称大仙,黄大仙,法力无边。

狐狸毛色柔和悦目,腿长腰细善走,流线造型十分漂亮。譬如赤狐和北极白狐。来想象一下,白雪茫茫中一团烈焰红唇的视觉冲击,或纷扰红尘里一只纯洁安静的精灵抚慰?美丽光洁的皮相,小巧可爱的身躯,精灵古怪的性情,难以驯服的内心,实在是只有又美又娇媚又聪明又有本事的女人可以媲美。中国人把狐狸和女人拼合起来,丰满形象,成为活脱脱的“狐狸精”,魅惑众生又误尽苍生。男人们又爱又怕,女人们又恨又怕,谩骂了几千年。

中国文学也充满了狐狸精传统,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撰写狐狸异事,蒲松龄则批量写狐仙,狐妖,狐狸精。个个美丽善良还能助人发家申冤求功名。想当年蒲松龄身居穷乡僻壤,宅院破旧,杂林荒坟,估计有不少狐狸出没吧,鉴于作者的经历,这类狐狸算是作者的臆想?人总要有理想,哪怕寄托在狐狸身上。

所以,中国的狐狸文化,褒贬有之,喜恶有之。然而当男本位们将狐狸和女人扯上关系后,便开始恶意满满意淫连篇道貌岸然了对吗?姑且不论潘金莲杨巧云之流,分分钟跨越物种免费获赠且不容分辩肆意打杀。就算是蒲松龄笔下的最佳狐狸精也有被辜负的时候。大观园的睛雯,也曾被王夫人称为狐媚子,跟真正的动物界的狐狸们一样,十分无辜。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女性被视为附庸的时代,狐狸精是被男人们轻视,同时也是女人们攻讦的名词。

在西方,狐狸是智者的象征,很少和人的形象特别是女人挂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王子》,《列那狐》。小王子故事里的狐狸,睿智得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他教会小王子很多道理:了解人世,知道珍惜,懂得取舍,分得清爱和责任。小王子离开了,狐狸并没有得到什么,但他说,他从金黄色的麦子那里得到了好处,因为使他想起小王子金黄色的头发,以及风儿吹过麦浪的声音特别好听。如此,豁达明朗,作为智者,他知道不应该过于计较自身得失。

列那狐比较复杂,具有两面性:它可以是机智,可以是奸诈,可以是甜言蜜语,可以是巧舌如簧。可以是勇敢刚毅,也可以是残忍凶狠。

这是它所处地位阶层或食物链决定的;当它面对狮子王,狼,狗熊等凶恶的上层阶级时,显得格外的勇于挑战,机敏果敢,向往荣誉,锄强扶弱,光明坦荡。它骗狼在冬天的河里用尾巴钓鱼,使凶残的狼失去了尾巴;但在面对比它弱小的群体,像鸡,兔子,鸟儿等,这一系列美德便不翼而飞了,奸诈狡猾的特点则暴露无遗,譬如骗乌鸦嘴里的肉,诱骗捕捉知了等。

总之如果不使用感情色彩,西方狐狸并没有太多善恶之分,大致是机智(狡黠),这跟中国赋予狐狸过多的女性特点,具有鲜明的人性(女性化),大有区别。

狐狸精现在的处境似乎有改善了吗?啊哈,最典型的例子,如《姜子牙》里的九尾狐,起初既受制于神界,又想摆脱妖界与生俱来的卑微宿命,奉命去亡纣王之国。功成后发现被仙界利用,遂奋起反抗,虽灰飞烟灭,但作为“人”的觉醒,还是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

另一个例子《青蛇劫起》,此处,九尾狐拥有超强大的力量,邪魅可爱,智慧神秘,同时拥有人的脸孔和狐的本尊,掌控一切,做着全世界的大生意,更好像在下着一盘大棋,无论妖界中蛇族,牛魔,还是人间,甚至仙界(法海),都在它预算中被支配的样子,这就更加颠覆传统认知了。期待第三部,九尾狐的仇人到底是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独有的狐狸精文化,九尾狐的仇人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