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分享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成语:吹毛求疵、病入骨髓、兵不厌诈、故弄玄虚、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守株待兔……大家是不是感到非常熟悉呢?这些成语,有的讲述的是深刻的故事,有的描述的是社会现象,而有的则展现了人的各种心态。
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就是这些成语创作者,这一个个成语映射着他独到的观察,隐藏着他巨大的智慧,使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成语王子”。他,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
韩非子原名韩非,他身世显赫,是韩国的公子。当时六国战乱纷飞,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一家逃到了河南驻马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他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闯荡六国,一路上努力地学习各家思想,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他拜入了荀子的门下,成为了荀子的得意门生。
如果你认为韩非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人,那你就错了,他除了是一个成语小天才,还是一个思维超前的”制度设计师“和”社会观察家“。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让他从小就见惯了各种大场面,因此他的思想高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启及的,小小年纪的他就认为,国家管理是一个国家存亡的重中之重。
开是他开始苦心钻研统治学,洋洋洒洒地写出了15万字的巨著——《韩非子》。
《韩非子》的内容那是相当的丰富多彩,用今天的话说,有关国家统治、社会治理、团队管理、人际关系等等应有尽有,堪称一部“百科宝典”。特别是里面关于帝王如何统治国家的建议,简直可以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相媲美了。
所以很明显,这本书并不是写给一般人看的,因为这本书的受众不是天子就是诸侯,而韩非最著名的粉丝,就是秦王嬴政了。
在一段机缘巧合之下,小粉丝秦王嬴政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韩非子,而这一切得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韩非昔日的同窗好友——李斯。
李斯出身贫寒,但他跟韩非一样胸怀大志。那时候身份地位悬殊、个性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在求学路上一见如故,彼此欣赏。
而同为荀子门下的佼佼者,两人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没有功名利禄的羁绊,他们见证了彼此的青春、梦想、抱负。
此时的韩非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惨死在这个昔日同窗的手里。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韩非与李斯都学有所成,各奔前程的时候到了。凭借一身才华谋略,李斯博得秦王的青睐,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逐步攀上权力的巅峰。
而韩非呢,受制于自己的口吃,屡劝韩王却屡次被拒绝,受了打击的韩非只好醉心写作,于是写出这本轰动一时的《韩非子》。
当秦王嬴政读完《孤愤》《说难》两篇文章就发出了“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意思是说,如果他能跟这本书的作者见上一面,也就死而无憾了。
看到秦王如此痴迷的样子,李斯眼里闪过一丝不屑与不安。
那时候,踌躇满志的秦王有一个小目标——统一天下,只是当时秦国在实力上还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而且他的胆子也不够肥。
但他非常明白要统一天下,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必须稳定、科学、完备,韩非简直就是老天爷为秦国量身定做的制度设计师,所以他内心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个人。
当两人相见的时候,那可是天雷勾地火,相见恨晚啊。这时候巨大的危机感向李斯铺天盖地袭来。李斯认为,韩非必定是他的后患,如果让他留在秦国,岂不是要砸了自己的饭碗?
李斯知道秦王多疑,于是他就利用了这一点向秦王进谗言,强调韩非的韩国贵族血统,说韩非不会真心向着秦国。样的人放回韩国,无疑纵虎归山,不如找个罪名除了他,永绝后患。
秦王想了想,既然韩非的法家思想他已收入囊中,至于这个人,已无足轻重,毕竟没有什么比大秦的江山更重要的。
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韩非锒铛入狱,不久之后被李斯用毒药了结了生命,一代制度设计大师就这样陨落了。
这本《韩非子》有多厉害,为什么能让秦王嬴政非韩非不可呢?那我们就得聊聊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了。
《韩非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依法治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呢?在韩非看来,治国的基本内容,无非是奖赏和惩罚两个方面,这是治国的两把刷子,只有挥舞好这两把刷子,才能从根本上把国家治理好。
据说鲁国人烧荒时引发了大火,眼看大火要烧到都城了,可百姓都去捉那些因逃避大火而四处乱窜的野兽,竟没人去救火,于是鲁哀公把孔子找来想办法。
孔子说:那些去捉野兽的人有利可图,也不会受罚;而救火无利可图,还有危险,当然没人肯去救火了。如果重赏那些去救火的人,国库的钱全部做奖金都不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罚。
于是鲁哀公下令:不救火的人比照临阵投敌罪处罚,捉野兽的人比照私入禁地罪处罚。结果,命令还没传达到各地,大火就已经被扑灭了,而国库一分钱都没花。
所以,这就凸显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那韩非子为何会提出”依法治国“这样的思想呢?
因为那时候夏、商、周都是礼治国家,他总结了这个三国失败的教训,认为用仁义、道德来治国是不行的,得用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对于犯法的人要施以刑罚才能让国家安定。
另外,他还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也就是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谁犯法都要接受惩罚,没有情面可讲。
正是这样的思想,维护了秦朝法律的尊严,压制了当时的贵族特权,使国家更便于管理了,也正是这样的法治,使得秦国横扫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此外,韩非还将“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法律,”势“是指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术“是实施的手段,意思是法要靠权威来维持,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但由于韩非树立的”法“实在是太严厉了,动不动就对老百姓实行严刑,甚至横征暴敛,导致后来百姓们苦不堪言,逼得大家只能揭竿而起反抗,庞大的秦国没多久就玩完了。
不得不说,韩非的”法治“也成为了现在我们国家法律的起源点,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定,秦国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正是因为法治的暴政,才让秦朝走向了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