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妈妈们最常说的话是: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可爱,现在看啥都不顺眼了呢?于是,对孩子与自己的预想出现偏差时,就会对孩子指责、埋怨甚至怒骂。事后又后悔,因为明白这样相处模式下,孩子的幸福感会渐行消失。育儿书看完了也是治标不治本,一个忍不住又会恢复原状,随时暴走。
在看《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时,看到作者写到他们与孩子的相处,曾经也一度紧张。看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拉锯战,熟悉之感扑面而来“”,连用词都大同小异,比如:这个样子,以后不要上学了,以后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学都不用上了,看课本又什么用?干脆送他去打工吧……威胁与愤怒交织在一起,没有一句话是好听的,恨不得用枪指着孩子说:要不要好好读书,不读你看看后果!!!也许只是恨铁不成钢,或者想刺激下孩子,但是我们的出发点错了——不是从爱出发,而是由恨出发……
大多数父母都一样会犯错,但幸运的是,我们懂得反思与思考。《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作者李跃儿,也“曾是位糟糕的母亲,因不懂儿童的世界,不懂教育”而错过错,但是他决心从事教育事业,就与曾经犯过的错误有关。他的教育观就是从错误里生长出来,再一步步反思出来的——而这也将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我了解了我的错误,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亲手重建孩子的幸福。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找回我们与孩子最本质的关系。我们和孩子关系是——驯养与被驯养的关系。
什么是驯养关系?《小王子》里解释得最为透彻。当小王子在沙漠边缘走时,遇见了小狐狸,他很想和狐狸玩,但被拒绝了。小王子像知道原因,狐狸说:因为你没有驯养我。驯养是什么意思?狐狸说:驯养将是建立关系。建立关系又是什么意思?狐狸说:建立关系就是——比如现在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只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什么是宇宙间唯一,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这个唯一。
那为什么我们与孩子的驯养关系,却并不顺利和谐呢?
驯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不是我是你“父母”,你就的听我的,驯养是:即使看到与自己并不想关的事情或东西,也会联想到你的美好。就像小狐狸说的: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麦田无法让我产生联想。但是,你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如果你驯养我,那该会多美好啊!金黄色会让我想其你,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如果,你和孩子是驯养关系,你们就是互相之间的美好。
以爱驯养
理想的驯养关系,不是强制,不是pua,更不是放纵,而是以爱驯养。用作者李跃儿的话来说,就是要用爱占满对方的灵魂。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的孩子到了11岁,反而倒退得像个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家总是无规则的吵闹,会无事找事得惹事,似乎对什么也没什么多大兴趣,整天偷工减料,能少做就少做……总之,就是特别不对劲。
现在,后知后觉地发现,也许是他是没有自我向前的驱动能量。为什么这么说,我前后反思了很久,才意识到:我确实有些忽略他了。首先,我总盯着学习这块,如果没有长进或退步,就会唠叨或指责,觉得11岁这么大个孩子,怎么还怎么不懂事。于是教育他的问题上,节奏也很混乱——要不心累,觉得算了就这样吧,放任他,爱干嘛就干嘛去,只要别惹我;要么就是严厉指责,语言说甚至有些pua,如“你不想学就别学了,现在就去打工,自己养活自己”之类的。可想而知我,无论哪种情况,都能看出自己的极度不耐烦,甚至想放弃的情绪,别说这个时候你爱孩子,你真的只差没有想直接把孩子扔了就好。
但看到作者家中,孩子爸爸反省后与孩子的互动,看到孩子与爸爸互相喊“娇”,平等地互相打闹喊叫……我泪目了,这才是真正的爱的驯养吧!
才知自己真的好久好久没有好好爱过孩子,不含功利心得去孩子了,内心里太多孩子的“应该”,而忘了自己的“应该”这,孩子的吵闹,也许是另一种对爱和幸福而的呐喊吧!
我必重建孩子的幸福
在李跃儿老师笔下的诸多学生故事里,我看到许多反面案例:无辜的孩子们,幸福就就这样被自己的父母带拿走了,反而来还理直气壮的认为都是孩子们的问题。太难受了!此刻,我的孩子应该也是感同深受吧!
我错了!大错特错了!
希望我做到这几点,能把幸福还给孩子吗?
1、好好说话,用心说话
如果哪种情况,在情绪上头,埋怨指责孩子时,先冷静10秒,去想想这些话能不能说,可以怎么说,尽量保证有效沟通。
2、不强制,给空间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
学习上,不要只紧盯孩子学习。时刻提醒自己,放手给孩子空间。
多给自己讲讲这个故事:陶行知先生以前在讲座时,做过一件事。他抱着一只母鸡进来,不说一句话,把鸡放在讲桌上,按住鸡头,掰开鸡嘴,抓了一把米强行喂给鸡吃,无论怎么喂鸡也不吃。之后,他放开鸡,离开一段距离,那只鸡吃吃了起来,之后,陶行知才开始演讲,他说:教育跟喂鸡一个原理,如果强迫孩子去上学,他是不愿学,如果放手,不但愿学,还学得很好。
3、真的去爱孩子,而不是假装
假装久了,都觉得觉得自己是真的爱孩子,当我们以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其实我们让孩子离幸福越来越远。
我告诉自己,允许孩子的吵闹,允许孩子的松懈,学习从表面找到孩子内心的说法。从现在开始,收集我们的幸福的时光,并让这些时光散开在我们的生活哥哥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