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有个男孩,小的时候他家里穷的叮当响却心高气傲,不甘平庸。
18岁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让全村人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因为不满意考的学校,撕掉了通知书复读重考。
一年后,他成为县高考状元,进入北大。
人们都说,这孩子真有出息,将来必定能成大器,赚大钱。
可又一次让人惊讶的是,毕业后的他竟然一路受挫,只能去市场卖猪肉。
他怕丢人,骗市场的人说自己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可纸里包不住火,他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被媒体曝光,一时间,众人热议。
他的老父亲从村里赶来,指着鼻子骂他:“供你读大学,不是让你卖猪肉的。”
柴静问他,“你以后想干什么?”
他满脸绝望,“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年,他被请回母校北京大学做演讲。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可几年后,这个给自称给北大抹了黑的中年人,已经把肉店开遍了中国,为北大捐了9个亿。
他叫陆步轩,一个前半生不如意的“北大杀猪佬”。
年,陆步轩出生在陕西长安县一个穷山村里,他的父母都大字不识一个,因为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全家只能靠种地为生,最难的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这让本来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陆步轩的记忆中,穷的滋味是最难忘记的。
“农村太穷了,小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一顿玉米粥,中午玉米粥下面条,晚上没吃的生扛过去。初中离家远,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回家拿一次馒头。每次都要焙干、晒干,到学校泡着稀饭或者开水充饥。霉变馒头吃多了,到现在我都不爱吃馒头。”
好在,陆步轩从小学习就好,这让家里人有了一点盼头。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孩子考上了大学,就有饭吃了。
陆步轩在学习上十分有天赋,从小到大他得的奖状早就贴满了他的屋子,这让他浑身充满了傲气。
读高中的时候,陆步轩不喜欢教他的语文老师,于是一上语文课他就做数学,看英语,反正就是不学语文。
当年,考大学时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语文老师就对陆步轩说:“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将黄河的水喝干。”
结果,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陆步轩却说:“如果不上北大,我就不读!”
年,陆步轩参加高考。
不负众望,陆步轩成为学校里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可他考上的不是北大,而是西安师专。
拿到通知书后,陆步轩把通知书撕得粉碎。
他说:“我有个亲戚在国防科技大学读书,他父亲总是跟我父亲炫耀,我不服,坚决要考个更好的学校。”
为了上北大,他选择了复读,开始没日没夜的学习,为了多一秒时间看书,他说:“我眼睛一睁就学习,只有困得不行才闭上眼睛睡会儿。”
一年后,陆步轩考了分,长安县第一,陕西省第十四。
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
陆步轩考上北大后,全村老少都替他高兴,父亲更是在村里整整摆了两天酒席。
他去北京报道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这位天之骄子,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就这样,陆步轩带着满满的骄傲走进了北大,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北大里人才济济,他的骄傲随即被击的粉碎,自卑的壳子裹上了他。
年,陆步轩从北大毕业。
“我的派遣证开到西安市人事局,参加二次分配。几十个日夜里,我骑着自行车挨个单位去敲门,最后被分到快要破产的长安县柴油机配件厂。我上午报到,下午就走了,一天都没干。”
后来,陆步轩以临时工身份在长安县计经委就职。
因为没有编制,他整天的活就是拖地、抹桌子、沏茶倒水。
没过多久,他选择了离开。
陆步轩决定下海经商,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干啥赔啥,还差点被毒气毒死。
他郁郁不得志,就连妻子也离他而去。
那时候的陆步轩跌到了人生低谷,他开始借酒消愁,甚至还染上了赌博。
他说:“牌桌上的规则比人生规则公平”。
日子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着,他也重新组建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子。
有了孩子后,陆步轩不得不重新开始。
他开了一个小卖部,但让陆步轩没想到的是,他进的五号电池都是假货。
陆步轩说,都知道是假货了,就不能卖了。
为此,在他已经穷得响叮当的时候,他又亏了一万多块钱。
怕他上火,他的妻子说:“人吃五谷杂粮,总得想办法赚些钱贴补家用才是。”
她给陆步轩出了个主意:去卖猪肉,这个生意风险小,一家人最起码能吃上饭。
年,他正式操起了杀猪刀,成为了农贸市场的小贩。
那一年,陆步轩34岁。
他在市场租了一个小铺面,前面白天卖猪肉,晚上就成为了一家三口的家。
在那个市场,没有人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的,人们只知道在血水横流的肉摊前卖肉的这个人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戴了个眼镜。
人们问他,是不是有点文化,他索性说自己是个文盲。
一年多后,陆步轩把卖肉的小摊做的生意很好,因为他从不贪图小利,卖成本低廉的病猪,更没有一次缺斤少两。
那时候,别人一天能卖3头猪,他最多能卖出去12头。
最起码过日子是没有问题了。
可不知怎的,他卖猪肉的事情传到村里。
一时间,他成为了村里的反面教材,村里人说:“那个上北大的混得不行,现在摆摊卖猪肉了”。
就连父亲也直接跑到了家中骂他:“没出息。”
年7月,陆步轩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和记者朋友吃饭的时候无意间提到了陆步轩的故事,那位记者马上意识到,这个人绝对值得报道。
就这样,“北大卖肉”的陆步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记者问他:“北大四年影响了你什么?”
陆步轩手里一边切肉一边说:“这个我不好说。”
后来,央视的柴静采访了他。
“那你以后想干什么?”
“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如果十年后你还在卖肉,会不会难过?”
“那也没什么难过的,我本来就是卖肉的”。
成名后的陆步轩被政府看到,一年后,他去了长安区档案局,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在档案局,他参与了2部年鉴和1部地方志的编纂,其中一部,还获得国家级奖项。
除此之外,他还和师兄一起开起了屠夫学校,完成了教材《猪肉营销学》的编纂。
年,陆步轩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他收到了北大就业讲座的邀约。
他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陆步轩觉得丢人。
等到一年后,他又一次接到了母校的邀请。
这一次,他回去了。
但他的第一句话依旧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后来,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
“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这话没错,一年后,陆步轩和师兄两人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
如今,他说:“年过半百才明白,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此才可能有所作为。”
54岁的陆步轩也终于找到了自我,也终于和打了半辈子的“北大”标签正式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