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位国王,把儿子们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能继承王位。”高大强壮的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望而生畏,摇摇头放弃了。然而,个头最小看起来最弱的小王子走过去,轻轻一推,石门就开了。
面对巨大的石门,人们往往会认为它非一般的人力所能为,所以放弃尝试,没有挑战就直接溃败了。鲜有人像故事中的小王子迈向前一步,去试一试。这就是人们心理上的刻板印象在操控。
刻板印象,就是那扇看起来吓人的石门,其实只要你向前一步用手推一推,就会发现它并没那么坚不可摧。然而,很多人因为困于刻板印象,才永远走不出宿命般的悲剧结局。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M.斯蒂尔通过《刻板印象:我们为何歧视与被歧视》一书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生来戴着有色眼镜,同时又遭受着各种偏见。刻板印象让我们一方面去歧视他人,另一方面又让我们遭受着不同方面的歧视。
比如,年龄方面,生活中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觉得青年人骄傲自大;工种方面,大众会认为读书人文质彬彬、谦虚有礼,而运动员普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地域方面,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人务实、进取,爱尔兰人好斗、易怒、虔诚,意大利人爱好文艺、热情四射,犹太人精明、勤劳、智慧;性别方面,男人更强壮、担当、有责任感,女性则柔弱、温柔、细致;种族方面,黑人更擅长运动、爱好音乐,白人更文明、有礼……
当然,刻板印象有它有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
但它消极的一面更加不容忽视。在被给予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就产生了“刻板印象风险”。一旦进入充斥着刻板印象风险的环境中,人们只要稍有差池,就会被贴上对应的标签,进而遭受相应的对待。
作者做过一项高尔夫球实验,名为“密歇根运动倾向测试”,旨在评估某人的运动天赋。结果是被明确告知测试目标的白人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远不如对该测试一无所知的白人学生。为什么测验目标这一信息的透露会对学生们的表现产生打压呢?研究者将这个现象归咎于——实验对象的白人身份。社会中普遍流行的刻板印象,即“白人在运动天赋方面相对欠缺,至少比过黑人”。
整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展示过去20年,作者和他的同事们所从事的种种实验和研究。书中有很多的实验案例,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去阐述,带领读者去体验刻板印象是通过哪些不可思议的途径影响我们的思维运作、抗压反应、不同群体间的紧张关系等。这些案例的主人翁有著名的专栏作家、旅居巴黎的非洲裔美国人、来自北卡罗来纳州乡村地区的佃农出身的富翁、来自美国顶尖学府的精英学子。
正如作者克劳德·M.斯蒂尔所言,可以说“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成为我们的标志,成为我们的负担,有时使人努力过度,有时扼杀了自我本性。”但我们并不是对它束手无策,作者在书中第九章《如何降低身份和刻板印象风险》中给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事实上哪怕试试小小改变减弱学校和教室里的刻板印象风险,都足以大幅降低那些不断给社会制造负能量的种族和性别间的成就差异。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要营造“安全感”,推动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体之间和谐共处。
刻板印象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40.5购买总之,刻板印象风险无处不在,它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但我们可以认识它、理解它,避免用偏见和标签来做决定。《刻板印象》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致推荐的好书。推荐所有想要摆脱刻板印象控制、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