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美好的一天往往是从远离作业开始的。
但现实中假期往往伴随着作业,这个假期的第一天上午就是考级。为了让足球小子第二天早晨就开始练琴,头天晚上我们就讲好了这一点。
但是对于安排我总是太过于情绪化,是的。孩子的很多安排都是基于他们的本能,如果大人因为没有预见可能的问题,而是以自己的情绪,往往是当时高兴的情绪而答应孩子,最后往往会因为孩子的得寸进尺而两败俱伤。
今天早晨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让我意识到依据自己的情绪而答应孩子的条件是多么的可笑。
昨天晚上我们计划是练半个小时的琴,休息二十分钟,刚开始是十五分钟。
来看看他是怎么从休息二十分钟一点一滴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挑战大人底线的。
首先是问我,休息二十分钟,可以看植物大战僵尸漫画吗,我说可以。
那可以看十分钟动画片吗?当然可以
过了一会又问我,休息二十分钟是什么都可以吗?干什么都可以?
我说,当然了,休息就是休息,你想干什么都行。
好吧,然后就睡觉了。
今天早晨醒来,主动要听伴奏唱谱。我心想,这小子还挺自觉地,心里美滋滋的。我起床做早饭,过了一小会自己不唱了。说要休息,看十分中动画片,正好我也要做饭。
这是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面,哪里还顾得上昨天的规划,学半小时,休息二十分钟,只顾着说,行。你现在看十分钟,待会吃完饭再玩十分钟。
吃完饭,他看到我没有发脾气,还乐呵呵的,就问。我能玩植物大战僵尸吗?这可是再计划之外的,但是我没有反对,而是说玩完游戏之后,头脑会非常的混沌,昏沉沉的。足球小子先是肯定了我的说法,然后又说了句,可是我和你不一样,我神一个懒腰,脑子就清醒了。
我被这句话逗乐了。看,心情一好,什么就都答应了。
他开始玩起游戏,当然,我这时就开始忙我自己的事情。这一过程中,他也经常会说,我就玩十分钟,十分钟到了我就自己关,还有一个,再玩一局。
我呢,一心想着,这孩子还挺自律,自己管住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这难道不是玩的时候也不是痛快的玩,根本不专注。
接下来时间到了,自己主动不玩了。开始练琴。弹一遍我表扬一遍。他说一句植物的事情,弹一遍,我表扬一遍,他在说句和哥哥玩的事情,弹一遍,我说这有个节奏没有跟上,开始反驳,弹琴也没有情绪。效果当然就差。
我这时候才开始反思,是什么时候把练琴三十分钟,可以休息二十分钟。变成练琴三十分钟,玩游戏二十分钟。何况练琴一遍要嘟囔五分钟,而且这期间一直想着游戏的。
越想越来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拿出手机,说来来来,你别练了,玩个痛快。
就这样,一场完美的计划,就再孩子的得寸进尺,和大人毫无底线的妥协中崩溃了。
任何没有落到纸面上的计划都是不确定的计划。任何没有执行力的计划都是空话。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甚至根本就不懂得规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约束,如果家长只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也是让情绪来左右行为的话,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