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走出江西吉安城北边约几公里的地方,顺差左手边一眼望去,有一个绿树环抱的小山村,青山绿水之间绵延广阔,公路沿着田地蜿蜒而行,一片又一片的田地和庄稼跃入眼帘,村子的名字便叫吉州区长塘镇庙背村。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告诉我,村子的地势不好,是一个荷叶形的小盆地,西边有个大缺口,天下雨荷叶是装不了多少水的,并且一刮风就倒掉在地上。说这句的意思是,村子里曾经有过短时间的辉煌,那便是在民国年间曾经出过一个大人物,曾经回到在村子里办过一所学校,而且他自己兼任校长。
那便是北伐“福将”、中原大战“常胜将军”、抗战“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败将”之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封为国民党军二级陆军上将,淮海战役出任徐州“剿总”司令的刘峙。
当年,刘峙当上总司令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回到他的老家长塘庙背村,选好一处地区,投巨资兴办了一所学校,并取名为“扶园学校”,所谓“扶园”,便是他的字经扶,未来是要当园丁之意。
当地人说,刘峙在当年兴建扶园的时候,可以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建筑,非常气派,房舍俨然,布局合理,教室、礼堂、图书馆、运动场样样齐备,食堂就在他老家宽敞的刘家祠堂,还有图书馆和试验室,校长刘峙来学校的时候,一般不着佩带整齐的将官呢服,多半穿布质军服,也不缀肩领章,与一般官佐无异。他跟同宗人说,未来解甲归田的时候,是要回这里当园丁教书的。
那么,已经当上二级上将的刘峙为何想到要教书呢?原来,年6月,刘峙生在一个叫庙背村的穷苦农家。父亲安分守己,在他不满周岁时,因稻田放水,与邻村恶霸地主争执被打死。其母胡氏无依无靠,只好携子到吉安城一家爆竹店帮工,被老板看中,结为夫妻。不久店老板病亡,为了生存,胡氏改嫁卸任吉安统带李经。
李经对这个继子刘峙的抚养和教育也格外上心,在他的悉心培养和帮助下,刘峙有幸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奠定了一生从军的基础。此后,他相继进入武昌陆军中学、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最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拿到了一张能决定他前半生辉煌的烫金文凭。为纪念继父李经对他的扶植,遂自己的字改为经扶。
刘峙少年时代颠沛流离,遍尝人间疾苦、世态炎凉。尤其是在湖南陆军小学读书期间,因是外乡人,在小学中,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有一套处世哲学,忍耐为上。他认为,为人浑厚容物,自有好处。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莫不有一种浑容气度,为了自勉,取其宅号为“浑容轩”。
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北军中任见习排长。因受歧视,告假返吉,赋闲数月,即南下广东。先入冷春煊的两广都司令部任参谋,继到滇军连长,后任援赣军营长。在同桂系部作战中,他担任前锋,身先士卒,深受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被委任为大本营游击第一支队队长,率队入赣,直逼吉安。
后来,他受任黄埔军官学校战术教官,兼任校本部参谋处科长。是年9月,黄埔军校成立两个教导团,刘峙任教导营营长、团长等职务,随后官职不断上升,担任师长、军长,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八大金刚”之一。
刘峙多次对红军进行“围剿”,先后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后改任豫皖绥靖主任。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也得了战无不胜的美名,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抗战期间,他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日军占领平津后沿平汉路南犯时,率部在正面抵抗,未经激烈战斗便自行退却,十余天内溃退千里,被称为“逃跑将军”。
解放战争时刘峙却从来没有打过胜仗,可谓是屡败屡战。特别是担任徐州剿总时,下属所部杜聿明兵团被全歼,活捉中将杜聿明,历时55天的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淮海战役一败涂地后,刘峙跑到香港,被过去的穷部属们盯上,巧取豪夺了一大笔钱财。他觉得香港熟人太多,就带着夫人黄佩芬和四个子女去新加坡,哪知刚上岸就遇到强盗,把他的行李掠去大半。
刘峙惊魂,带着妻、子跑到印尼。海关人员看他穿戴不错估计是逃难来的富翁,狠狠地勒索了他一笔钱。到雅加达后,他本指望用剩下的钱经商,没想到生意蚀本,一贫如洗。刘峙只好迁到西爪哇岛贫民区茂物。此地华侨多,黄夫人就在一所华语小学当汉语教员谋生。
没多久,她因香港家中有急事回去一趟,由丈夫代课,刘峙就当了汉语和地理老师。刘峙自幼读过私塾,国文基础很不错。他又是堂堂的保定军校毕业,当过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对地理更不陌生。牛刀小试,刘峙讲的课竟然大受学生欢迎,于是校方又要他增授高小五年级的尺牍课。
不久,黄佩芬自香港回茂物时,学校已经舍不得放刘峙走了,干脆对黄佩芬另排课程,着重在她的本行美术音乐方面。刘峙竟一直代课下去,先是教高小,继而又增加到连初中也要教。国语、作文、尺牍、历史、地理等等课程,刘峙全都教过。尤其是他的书法也不错,他俨然成了学校的全能老师,受到校方的重视,堂堂国军上将竟然当起了“孩子王”!真正实现了他当园丁的愿望。
当然,后来刘峙去了台湾,过着极其平淡与平静的生活,每日里读读书,写写日记,练习书法,闲暇时回忆回忆往事,且忆且述,数年后居然整理出一部《我的回忆》,晚年曾感叹:“读书不易,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这也许是他身居高位仍然想办学,自己当校长,然后想当园丁的真实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