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我”,排在第一位。第一位,自然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关键。
什么是“无我”呢?释迦牟尼佛怕我们不懂,又在《金刚经》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从前自己被歌利王节节肢解时,自己心中却不生嗔恨。这就是“无我”!做到还真是有点难!
《道德经》中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看来做到“无我”,实在是太重要了,连“我”都没了,还有什么“嗔恨”,还有什么“忧患”呢?老子又说了:“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的意思是,做到“无我”人,是可以寄托天下的!
既然这么重要,什么是真正的“无我”?应该怎么才能做到“无我”呢?空谈无益,历史上有3位帝王的做法,堪称“无我”的教材,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1、唐太宗吞蝗
据《贞观政要》中记载: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灾四起,到处都是蝗虫。唐太宗在园林里视察,见到这许许多多可恨、可怕的蝗虫,便捉了几只,骂道:“老百姓要靠谷物活命,而你们这些坏东西把禾苗都吃光了,让老百姓怎么活!如果百姓有什么过错,都怨我这个当皇帝的,你如果真的有本事有灵性,就吃了我的心,不要祸害我的百姓。”说完就想把蝗虫吞到肚里去。左右的大臣吓坏了,哭哭啼啼地劝说:“陛下呀,万万不可呀,你吃了他们会有病的,一定要珍惜龙体呀!”唐太宗说:“所有的灾祸我愿一人承担,不要让他们祸害百姓,为了百姓我死都不怕,还怕生病?”说完,一口把蝗虫吞了。
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的认识有限,像有了什么水灾、旱灾、蝗灾,哪里地个震,哪天来个流星等等,都认为是上天降罪,很神圣。唐太宗为了百姓,不怕灾祸殃及自己,这样的勇气和胸襟,是真正的“无我”,这样的人才可以“寄托天下”。
2、周世宗灭佛
不错,周世宗,就是“三武一宗”中的“一宗”,大名叫做柴荣。周世宗柴荣下令灭佛,寺院、佛像毁了很多,而镇州(今河北正定)有一尊观音像,据说很有灵性,没有人敢动。柴荣说:“佛是最慈悲的,最讲究舍己为人,只要有利于别人,就是割掉头颅,挖了眼睛,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怎么会舍不得一个空塑像呢?如果佛要怪罪,就灭了我吧,只要对民众有利,我绝不吝惜自己!”说完亲自拿着斧子,将观音像砍了个稀巴烂。
在他的带动下,这一年共毁掉寺院3万多座,大批和尚、尼姑、道士还俗,从而增加了耕地和劳动力,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周世宗灭佛的功过是非,我们不去讨论,但他心系百姓,不顾及个人安危,应该算是做到了“无我”吧!他说的那段话,如果佛真的听到了,我想也会把他当成自己的知己。
3、商汤桑林祷雨
商汤子履,是商朝的第一位君王,但凡开国之君,大都悲天悯人,商汤也不例外。
据说在商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连续五年大旱,粮食绝收,老百姓忍饥挨饿。怎么办?那时不能人工降雨,也不能南水北调。心急如焚的商汤狠狠心,亲自在国都亳(今商丘)东部的桑林祈祷,把自己的身体当成祭坛的祭品,洗了个澡,剪整齐头发和手指甲、脚趾甲,全身弄得干干净净的,坐在在柴草上,准备自焚以祭天。为了求雨,商汤真是不要命了!
也许是商汤的赤诚之心感动了上天,火刚要燃烧起来,老天爷便降下倾盆大雨------
听起来,可够神的!这也可能只是个传说,但是如果你看到商汤祭天的文件,可能就不这么想了,就会更了解,更佩服这位明君。
文件是这样写的;“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翻译出来就是:我,小子履(自称),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如果有罪,不要牵连天下的黎民百姓,天下的黎民百姓如果有罪,我愿一个人承担。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境界!这就是“无我”!
以上3位君王,心里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自己,真可谓是做到了“无我”,所以他们是可以“寄天下”,可以“托天下”的人。无我、无我,空谈无益,关键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