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赵无恤,他是隐忍软弱还是老谋深算
TUhjnbcbe - 2025/3/7 17:17: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春秋末期,赵无恤联合魏韩两家,一起消灭了智伯,并一起瓜分了他的领地。从此以后,晋国的大权就掌握在赵魏韩这三家手里。赵无恤从原本一个对智伯低声下气的人,到最后反败为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赵无恤到底是隐忍软弱还是老谋深算呢?

为什么说他隐忍软弱

1,被当众羞辱不反抗

晋出公十一年,智伯联合赵简子一起攻打郑国,恰巧这时赵简子生病了,于是他派赵无恤为将军跟随智伯一起出战。攻打城门的时候,智伯命令赵无恤攻进去,赵无恤不肯,智伯大怒说:“你又丑又胆小,为什么就成了家族继承人?”赵无恤回答说:“我想一个忍辱负重的人,对赵氏宗族没有害处吧!”

打仗后将军们一起在军营里喝酒,智伯喝醉了,用酒强灌赵无恤还打他,赵无恤的的随从看到后都很生气,要跟智伯拼命。赵无恤说:“父亲之所以让我做继承人,就是因为我能够忍受屈辱。”

智伯看不起赵无恤,回去后还跟赵简子说赵无恤的坏话,让他废了赵无恤,赵简子没理他。赵无恤听了之后,就更加憎恨智伯了,但是还是没有什么行动。

2,没有主见

据《战国策》记载,智伯向赵氏讨要封地,赵无恤没给他,然后赵无恤同谋士说:“智伯为人,表面亲热而实际疏远,三次跟韩魏两家商量,却没叫我赵家,他必定派兵攻打,我们该怎么办?”张孟谈给他出了主意,让他逃到晋阳去。

到了晋阳,赵襄子走了一圈,发现城防完善,粮食也充足,可是箭很少,于是他问张孟谈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的垣墙都是用狄蒿、桂、荆条围起来的,高有丈余,您可以把它们取出来做箭用。”于是赵襄子把它们都取了出来,确实很坚实,连最好的箭杠材料也超不过它们。可是铜还缺少,张孟谈又说:“我听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室内都用炼铜做柱子的地基,您就取出它们来用足够了。”

后来智伯水淹晋阳,晋阳快被淹没了,城内粮食不足,士兵病弱,赵无恤说:“晋阳城快守不住了,我想去投降,你看怎么办?”张孟谈说:“我听说,国家将亡却不能保存它,国家危险而不能去安定它,那何必要尊贵而有才智的人呢?请您不要再说投降这样的话,我要求去见韩魏两家,说服他们反戈灭智。”

为什么说他老谋深算

1,谋取嗣位

有一天,姑布子卿给赵简子的儿子们看相,看了说:“没有可以当将军的。”赵简子说:“难道我赵氏就要从此灭亡了吗?”子卿说:“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也是您的儿子吧,怎么没叫他来”赵简子于是叫了赵无恤来,子卿看后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赵简子说:“这孩子的母亲是贱婢,怎么说他尊贵呢?”子卿说:“这是上天所赐予的,即使他现在卑微以后也必定能显贵。”

从此以后赵简子经常考问儿子们的学问,赵无恤回答得最好。有一天,赵简子让儿子们去常山找宝藏,找到有赏。儿子们都连忙跑到山上去找,其他人什么都没找到,只有赵无恤说找到了。赵简子详细问他,赵无恤说:“以常山之险,代国可以夺取过来。”赵简子听了很满意,知道赵无恤果然比其他儿子优秀,于是废了世子伯鲁,改立赵无恤为继承人。于是赵无恤就从一个卑微的庶子变成了赵氏基业的继承人。

2,谋取代国

赵无恤的姐姐以前是代王的夫人,赵简子于是设宴请代王来。代王没有防备就来了,在斟酒的时候,暗中让膳食官各自用铜勺打死代王和他的随从官员,然后发兵平定了代地。然后赵无恤就将代国的土地封给了伯鲁的儿子赵周,让他做代君。

3,谋取智地

智伯为了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向赵韩魏三家提出建议,四家卿大夫各献出百里封地给公家。韩魏两家虽然不愿意,但是畏惧智伯的威力,所以还是献出了封地,智伯又向赵无恤要蔡、皋狼之地,赵襄子记恨以前智伯在郑国对他的侮辱,所以不肯给出封地。智伯于是叫上魏韩两家,一起出兵讨伐赵无恤。

赵襄子于是带着随从连夜逃到了晋阳,到了晋阳后,百姓都亲和,一起死守晋阳。这时智韩魏三家也追到了晋阳,双方对战了三个月也没结果,于是智伯他们派兵包围了晋阳,再想对策。

久攻不下,智瑶于是生出一计,决定凿开晋水提防,引晋水淹灌晋阳城。而这时晋阳城中百姓钱财和粮食都快完了,士兵疲惫不堪。赵襄子于是忙派张孟谈趁着夜色偷跑出去,游说韩魏两家,反戈灭智,以解晋阳之危。

于是张孟谈秘密会见了韩魏两家,向他们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韩魏两家说:“我们也知道结果会这样,智伯为人,内心粗暴而缺少仁爱,我们的计谋要是没有成功,被他知道,必然大祸临头,那可怎么办呢?”张孟谈说:“计谋出于你们两位君主的口里,进入我一人之耳,没有任何人知道。”于是张孟谈与韩魏两家会盟成功,约定了日期。

到了晚上,韩魏两家先把智伯守堤的小兵杀了,然后决开晋水淹灌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突然的大水吓到,一片混乱,智伯忙着逃走,可是韩魏赵三家三面夹击,打败了智伯的军队,活捉了智伯。

智伯被杀了,智氏领地也被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被天下人所耻笑。只是杀了智伯,赵无恤还是觉得不解恨,于是将智伯的头颅涂上漆,做成饮具喝酒。

4,谋取名声

赵无恤自己有五个儿子,但是不肯将嗣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传给伯鲁的儿子赵周。因为当初他就是抢夺了伯鲁的位置,自己非嫡非长,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觉得位置应该还给伯鲁。可是伯鲁的儿子也早逝了,后来传位给伯鲁的孙子赵浣。他这样做,洗去了他夺取长兄嗣位的污名,留下了千古贤名。

哪个符合实际情况

1,赵无恤刚开始是隐忍软弱,还是伺机而动?

智伯当着众人的面,大骂赵无恤长得丑而且胆小,晚上又强灌赵无恤的酒还打他,这都是非常丢脸的事,他的手下都看不下去,而赵无恤却都隐忍了下来,没任何行动,从这件事看赵无恤确实是隐忍软弱的。

但是有一点,如果赵无恤真的软弱,那为什么智伯命令他进攻郑国他敢说不,智伯的威力可是人人都害怕的。所以这可以看出,赵无恤隐忍是真,但是他不是软弱,而且有自己的计划,他为了保全赵家的兵力,所以拒绝了智伯,让智伯的兵先上。

所以他刚开始的隐忍也是有计划的,是因为当时能力不足,没办法对抗智伯,所以先不表现出来,然后伺机而动。

2,赵无恤拒绝献出封地,引起智伯的讨伐,是迫不得已,还是故意为之?

对于这件事的说法,《国语》与《战国策》所载不同。

《国语》是说赵无恤跟随从说逃到晋阳去,这是先父临终交代的,他日有难必往晋阳。因为晋阳百姓受尹铎的宽恕之恩,所以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而《资治通鉴》的记载也跟《国语》一样,但是《资治通鉴》是宋代所作,应该也是参考了《国语》的,不能说明什么。

从《国语》看来,赵无恤是有晋阳这个王牌的,所以他敢拒绝智伯的要求,不怕被攻打。而智伯讨伐他也是他故意为之,就是为了可以一举消灭智伯。

而从《战国策》看,战争不是赵无恤主动引发的,而是智伯有意为之的,赵无恤也没有主见,问谋士该去哪里,没有箭了问张孟谈怎么办,最后晋阳快被淹没他竟然还说要投降!看起来赵无恤确实是个软弱无能的人。

那么赵无恤真的说过要投降的话吗,《史记》对这事没详细描述,只说赵无恤惧怕,派谋士去游说韩魏两家。

赵无恤,一个被姑布子卿说是真正的将军,且在兄弟中最聪明的人,能想到以常山之险可以谋取代国,最后通过利用亲戚的关系邀请代王并在酒宴上杀了他,从而攻占了代国,他这样机智的人怎么会像《战国策》记载那样软弱无能,所以应该是《国语》与《资治通鉴》记载符合情况,《战国策》太过夸大了谋士的作用,将君主的能力贬得太低,好像傻子一样。

结论

所以,实际上,赵无恤是老谋深算的,刚开始能力还不足,先隐忍不发,伺机而动。而且他深知智伯的性格,找准时机一举消灭。后来智伯讨要封地,他知道机会来了,韩魏献地,肯定心有不甘,而且智伯也当面侮辱过韩家主仆,韩家肯定也怀恨在心,他引起战争,最后再游说韩魏反戈灭智,三分智伯之地,报仇雪恨。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参考文献: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国语·晋语九》

《东周列国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赵无恤,他是隐忍软弱还是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