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如今香港乐坛难得的唱作歌手,张敬轩值得一述。(小编不讲八卦,也不讲宗教信仰什么的,就简单写一点自己对他音乐本人的看法。)
唱歌这事,不是钱多权重就能说了算。歌好不好,听众接不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事。另一个乐坛里的富二代麦浚龙,就花了六年时间,才辛辛苦苦地从媒体口中“香港乐坛最不会唱歌的人”,变成林夕、黄伟文和周耀辉的爱将。
张敬轩一开始在内地唱歌,想要让人知道,必然是国语的流行曲。所以就有了《断点》。《断点》当然不是张敬轩最好的歌,但却是他在内地最流行的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这首口水歌让他红了,虽然没红到什么地步,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一首歌歌手”。
一首歌歌手是内地歌坛的确是一个奇观。你有没有发现,大陆有很多歌手,唱一首歌红了,于是商演不断。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上千个,这些城市里因为各种原因,时不时就会有各种拼盘商演,邀请十来个歌手,每个唱两三首歌,完成一个“巨星闪耀X城演唱会”然后就懒得再继续往前走了。
很明显张敬轩一直在往音乐路上走。而且越走越远
张敬轩外形瘦弱,声音纤细,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气若游丝,但有时候却能爆发惊人力量,十分澎湃。他走高音路线,不如陈奕迅这样的中音能赢得大多数听众,但和古巨基一样,都是乐坛不可或缺的好声线。
他自己会写歌,所以解决了早期专辑里没有好曲子的问题——他可以自己写给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歌,所以《无能为力》《故园花茶》《我和秋天有个约会》这些歌曲,充满伤感自怜,愁肠百转的情绪。换别人唱,味道都不对。
他有两首歌很特别。《怎么可》以一只被主人抛弃,只能安乐死的小狗为题,呼吁人类善待自己的宠物;
《石径》是一首歌对唱歌,男女主角重回被清拆的围村,追寻过去的美好记忆,字里行间充满对城市高速建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