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理由总是千千万!
有人借酒逃避生活、逃避记忆、逃避现实,有人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人喝酒是因为爱上了那一刻的“自我陶醉”……
喝酒的理由千万,喝过的酒万千,可是,你知道你喝过的酒都去哪里了吗?
酒精的人体“旅程”
酒的主要构成是水,其灵魂部分却是酒精,酒与其他饮品的关键区别就是其中的酒精。
虽然酒中可能还含有微量杂醇和酯类物质,果酒中葡萄酒中可能含有少量白藜芦醇,大多数让人迈不动步子的那些闻香下马的气味主要还是归功于里边的各种添加剂(比如塑化剂和香精)。
但饮酒后对人体发生影响的主要是酒精,我们需要知道酒精都去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01去向一:经胃或小肠吸收后入肝分解
酒精是一个不同于水的超级溶剂,人体对水的吸收方式是有理化水平限制的,我们不管喝多少水,你想让它们进入细胞不那么容易,它们必须通过一个离子通道被带进和排出,而酒精的限制机制就很少,它们可以随意跨过细胞膜进出细胞,完全不按规矩来,你也一定听说过,有人甚至注射时皮肤擦拭酒精都能醉酒。
因此,入口后,在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均可吸收进入人体内,但主要是在胃和小肠。
口腔:少量酒精会穿过口腔上皮,进入毛细血管,大部分酒精会进入食管。
食管:少量酒精吸收入血,大部分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20%左右的酒精在胃被吸收并进入血液。
小肠:80%左右的酒精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由于小肠表面积更大,吸收酒精的速度更快。
肝脏:酒精离开胃肠道后首先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虽然一部分酒精在胃中就开始代谢,但90%左右酒精的代谢是在肝脏进行。毛细血管中的酒精顺浓度差扩散入临近的肝细胞中,酒精在肝细胞里的代谢分为三个步骤:
a.肝细胞细胞质中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氧化为乙醛。
b.肝细胞线粒体中的乙醛脱氢酶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c.乙酸被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02去向二:经血液入肺后被呼吸出去(气态)
虽然不同人代谢酒精的能力有差别,但个体代谢酒精的能力是相对稳定的。饮酒后在肝脏没有被完全代谢的酒精会随着循环进入其他器官,特别是经过肺和心脏后,酒精会从静脉的慢车道切入动脉的快车道,加速在人体内循环。
与饮酒者交谈过的人都有体会:喝过酒的人说话时往往带着酒精气味,喝得越多,酒气越重。实际上,5%左右的酒精会在肺部以气体交换的形式被呼吸出去。
这个过程是酒精以液体的形式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静脉,然后到达肺部;从肺泡毛细血管中扩散入肺泡黏液中,再从肺泡黏液中挥发成气体,随着呼吸作用顺着呼吸道被排出体外。
03去向三:经肾脏后以尿液形式排出(液态)
很多人发现饮酒后排尿频率增加,就认为自己喝下去的酒精被尿出去了,这个不能太天真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喝下去的酒精量超过肝脏代谢能力,不能被肝脏一次代谢完时,剩下的酒精会随静脉进入肺部,经过肺部呼吸作用排出一部分酒精后,剩下的酒精会随血液进入心脏,随后通过动脉进入身体各个部位,比如肾脏、大脑和皮肤。
通过血液进入肾小球的酒精可以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尿液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大量饮酒时,仅有5%左右的酒精会在肾脏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
04去向四:经汗液排出
通过血液循环达到皮肤下毛细血管的酒精,扩散进入汗腺细胞后,也可能以汗液形式排出。通过汗液排出的酒精量比较小,排出能力个人差异颇大。
通过汗液排出酒精时,也会增加水分流失,需要多喝水以促进酒精排出,避免缺水;及时沐浴以减轻体味和酒精对皮肤的毒害。
了解完酒精在体内的“旅行”整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清楚知道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肝脏。因而长期饮酒对它的伤害最大,如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癌等问题。
除了饮酒要适量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比如喝酒前要吃点饼干或面包、牛奶垫垫底,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或者在喝酒时,要注意多喝白开水,这样能将酒精稀释,减少肝脏负担,还可以带上酒桌第一道菜---
酒前酒后可以来一袋甘护卫,它的原材料精选优质的杜仲雄花、葛根、枳椇子、玫瑰茄、陈皮等滋补肝脏的食材,并且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快速直达肝脏,为肝细胞提供营养,提前为肝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