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带小勋重读《小王子》,为什么是重读呢,因为这本书买好几年了。第一次给他读时,他完全听不懂,我想着他现在已经7岁了,应该能大概读懂了。
真是万万没想到,他还是看得一知半解,很多地方需要我解释才能get到含义,不过好歹有兴趣了。
我本来是抱着让他完全自主阅读的初衷,可是,似乎成效不大。因为《小王子》本就是外国翻译作品,很多语境小勋都不能一下体会其意,有的幽默也不是完全理解。
看样子,想让孩子真正自主阅读,还得在选书上多下功夫。家长喜欢没用,关键得孩子能看得下去。
身边有很多朋友反应,家里孩子太懒、不爱自己看书。如果家长读给他听,或是用APP听书,他们倒是愿意,可要他们自己捧起书来看,可真是堪比登天之难。
其实,还是因为没有选对书。
孩子从陪伴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书有意思。
这个有意思分为:故事情节有意思、插画有意思、排版有意思、语境有意思。
就像我开头说的《小王子》,它情节确实有意思,但却不适合在自主阅读过渡期间的孩子。《小王子》是一本好书,我自己非常喜欢,所以想极力推荐给孩子看。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诉求。
他刚刚二年级,虽说很多字都认识,但通篇文字、且看不太懂的书确实很难吸引他的注意。
前阵子我终于选到一套好书,叫做《百年经典童话绘本·中国篇》,一套共8本。快递刚到的那天晚上,他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看了四本,我要不喊他睡觉,估计一晚上就能把8个故事给干掉。
后来,我又按照那个路子,选了一本同样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书——《种子》。是儿童文学博士颜志豪创作的一个故事,作者说希望自己的故事像月光,文字像星星,在黑夜时,一闪一闪亮晶晶,温暖每颗孤单的心。
很喜欢作者这段自我介绍,一本好的童书确实可以温暖孩子的心,并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的世界观。
当然啦,一本能让孩子愿意自主阅读的好童书,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插画。《种子》书中的插画是中国台湾著名的插画家郭飞飞绘制的,郭飞飞的插画作品曾经入围过年英国的佛鲁格绘本奖。
书里的图画,你乍一看可能会说:就这?我都能画得比她好。可是,这是童书呀,写给孩子看的书,里面有能引起孩子共鸣的图画,岂不正和我们意。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本被林文宝、曹文轩、简平等儿童文学作家一致推荐的书——《种子》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为什么非常适合训练孩子自主阅读呢?
一、有意思的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一棵活了很久很久的老榕树,在临死之前给了三粒种子给小孤儿,然后小孤儿拿着三粒种子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老榕树的三粒种子有神奇的魔力,它送给小孤儿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帮助老榕树找到家。
小孤儿在帮老榕树找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动物和人,他们都说“那么好的老榕树居然就这样死了,真的好难过”,并且告诉小孤儿,如果知道老榕树的种子在哪里,一定记得告诉他们。
小孤儿出于防范心理,把种子捂得紧紧的,谁都没告诉。
那么后来呢?小孤儿帮老榕树找到家了吗?老榕树的种子到底有什么魔力?其他动物为什么需要老榕树的种子呢?
这些谜题就先卖个关子吧。小勋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因为太想知道答案。不得不说,作者真的很会下钩子,把读者的心牢牢地抓住了。
二、排版有意思
这个排版,其实用更准确的话说,应该是:合适。
尤其是对想要尝试自主阅读的孩子来说,真的非常合适。无论是字的大小、排版、字数多少,都给小读者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它既不会像绘本一样,图画为主;也不是像《小王子》那种,文字为主;最重要的是,他不是注音读物,在我看来,有拼音的故事书,真的非常影响阅读速度、认字能力以及整体的阅读感受。
《种子》虽然一本书就讲了一个故事,看起来有点厚,事实上字数却不多。中间穿插了图画,字体也比普通童书上的字体要大,这简直就是为想要自主阅读的孩子量身制作的。
三、语境有意思
这个点我在很多文章中都讲过,在小勋小的时候,我买的绘本都是国外的居多。绘本里的文字很少很少,不妨碍阅读,只要看图画即可。
但随着小勋越来越大,尤其是希望他自己阅读的时候,我就发现国外童书不太好使了。因为里面很多笑点,小孩子真的理解不了。比如那套非常著名的《不一样的卡梅拉》,我带着小勋读时,他总是哈哈大笑,可是他一个人看时,却总是一知半解,然后就兴趣索然。
虽然他很喜欢那套书,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想要训练他自主阅读,还是从国内本土童书出发比较好。至少他看的时候不费劲,无论是背景文化还是语言语境,都可以自己消化。
这不就是我们家长希望的“自主阅读”嘛。
说了这么多《种子》这本书为什么适合孩子作为自主阅读的过渡书,以上都是孩子会喜欢的因素。
接下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说一说我给孩子选书时,除了考虑孩子喜欢这个因素,还会看重哪方面。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一本书的内在价值了,日本著名的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说过,书籍可以带给孩子们对人生的希望和自信。
虽说给孩子看书不能带着功利心,非要求孩子从书中学到什么。但是,在选书时还是可以尽量避免荒诞的所谓的童书。
那么《种子》这本书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思考呢?其实还挺多的,比如为什么所有的动物都为老榕树死去而难过?小孤儿应该把种子的真相告诉帮助过他的动物吗?如果你是小孤儿,你怎么做?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哲理故事。也许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全部,但至少有一个种子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如果你孩子不爱自己看书,也许你应该重新找些有意思的书了。我之前也走过很多误区,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选书,其实还是应该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想一想,到底什么样的书,才可以让孩子丢掉手机和电视,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