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年9月,家中小王子上幼儿园,第一个家长会幼儿园院长安排一位老师给新生家长们上课,上课地点是借用附近实验中学的阶梯式礼堂,这阵势挺严肃认真的。
1个多小时家长课堂,主题是:培养低龄儿童阅读习惯,让绘本陪伴孩子成长。这是我首次听到绘本这个词。
不了解不知道,绘本在国际上有很高的赞誉,被公认“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事实是这样吗?
初见绘本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受,整本书纸张不多,用的都是卡松制,类似制作明信片,卡片这类较厚的纸张,纸面较细致平滑,坚挺耐磨。
绘本每一页都是一幅画作,画面夺目,栩栩如生,文字少,字体大,丰富的画面,增加孩子浏览时长,提高了专注力。
绘本的趣味性是别具一格的,很奇怪的事,不识几个字的孩子光看画面都能读懂书本的内容。每一张A4纸大小的绘画,让孩子从欣赏中学着思考和理解,这些都是与传统书籍不一样的地方。
过去,我们习惯通过文字阅读理解,与浏览画面去思考理解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即便是成年人看绘本,内心也有着片刻的宁静和抚慰。绘本是用绘画讲故事,画面可以有许多的联想,不拘于文字的表达。
回想小时候的图书,巴掌大小,只有黑白色,薄薄的纸张,看书都得小心翼翼,慎防被撕烂,而且书店少也很远,买图书书是件奢侈的事。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或许这一缺失,我与小王子一起看绘本的积极性可大了,随后的日子,绘本都是一套一套,一盒盒的买。
虽说绘本都是图画,却暗藏着教育意义,有些滑稽,错误的行为,都是反向提醒孩子们避免错误的发生。别以为绘本只适合孩子阅读,就拿中译出版社的《大熊博士布鲁姆经典幽默绘本》来说,一套9本,成年人看学了,学会了幽默。
书中布鲁姆博士是只大棕熊,他的好朋友小抹香鲸,是生活在小玻璃缸里的小鱼,它俩玩跷跷板,小抹香鲸用力一压,竟然让这位可爱的大熊博士在上面呆了很久,连晚饭都吃不了。如果你觉得不可理喻,那你就太认真了,缺少了幽默感。
看《布鲁姆博士去考古》时,布鲁姆用一枚金币勾引了脾气暴躁的农夫老哈的贪念,老哈为了获得更多的金币,开着挖掘机在草地里使劲的挖,就这样帮着挖出了恐龙头骨,让布鲁姆完成了心愿。机智,执着,直到成功,这些举措就在绘画里画出了印象。
小王子看完第一篇故事后,便问道:“妈妈,布鲁姆这么笨,也能做博士吗?”布鲁姆真的笨吗?有疑问,就有探究的动力,这或许就是绘本的巧妙之处。
这套绘本还有扫码听音频的功能,听着音频演播,看着画面,还可以认字,真的是一举多得。如果你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大熊博士布鲁姆》它可以帮到你。
布鲁姆博士是个粗犷可爱的大棕熊,它的故事情节都是以日常生活为元素,语言幽默风趣,让人看了总能会心一笑。本书作者是德国插画师丹尼尔·纳普(DanielNapp)出生于年,用幽默的心情来过平常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作者与布鲁姆博士带给我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