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在锣鼓喧天的氛围中开播了。
在顶流粉丝的造势下,很难不对这部剧产生印象。
剧集由黄轩、宋茜、王一博联合主演,开播7分,作为悬疑剧,槽点不少,但由于制作精良,也算诚意之作,能代表国产古装剧的工业水平。
两位流量艺人的演技不过多赘述,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反正我摊牌了,就是冲着黄轩去的。
黄轩在剧里扮演一个复仇者,穿着破烂,带有一丝邪气。
前一秒心狠手辣,像极了变态杀手。
后一秒笑容骤失,隐藏真实的内心。
这段整容式表演,张力十足。
他始终没让人失望,甚至隐隐露出成为中生代旗手的迹象。
黄轩今年36岁,出道14年。
曾经的青涩少年已经能独当一面,但一想到付出的代价,还是忍不住心疼。
扎实的演技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过往,极端的生活体验,让他更能敏感地捕捉到人物情绪。
黄轩的事业节节高升,然而,拥有一个不安的灵魂。访谈、坐飞机、剧组睡觉,永远双手抱胸,在公共场合,呈现出自我保护的姿态。
在一次采访中,他更是直愣愣地说:我天天都很孤独。
12岁那年,父母离婚。
黄轩跟着母亲去了广东,在惠州、潮州、广州等地迁移。
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孤独成了他的人生底色。
被同学孤立、欺负,那段时间,他养成和自己说话的习惯。
中专宿舍门口的那三颗树,就是他无话不谈的朋友,分别对应爱情、友情、学业三个话题。
与其他同学不同,大家期待放假,他却喜欢呆在学校。
黄轩不想回家,因为不和谐的家庭没有温馨,只有缺陷和无奈。直到后来考上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剧专业,开始北漂,他才满足这个心愿。
好在爸爸非常支持他演戏,并引以为傲。为了照顾他,特地来北京工作。每个星期都从郊区赶到学校,只为见黄轩一面,带他去吃一顿好的。
黄轩参加《红楼梦》选秀,被淘汰再被复活时,他还激动地和家里人说,他们要复活黄轩,说明黄轩是有实力的!
但有一天,黄轩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爸爸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黄轩没哭,脑袋一片空白。挂了电话后喘不上气,浑身发软。
这是他第一次面对生死,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拿出手机,给爸爸发了一个信息,你在干嘛?
对面亲戚给他回复,爸爸休息了。
短短五个字,让黄轩泪流不止,痛哭了一整夜。
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给父亲证明自己的机会。
父亲去世后不久,爷爷奶奶也相继离开。
这是黄轩最难熬的时期——
终日酗酒,不去上学,喝醉了就站在北京的天桥上嚎啕大哭。早上不愿意醒来,只想在梦里和父亲再待一会儿。
父亲去世48天后,黄轩在博客发表了一篇《给爸爸的信》。
“你知道吗,你离开了,我觉得好孤独,好孤独这么大的北京就剩我一个人了没有人能够像我们这样的相互了解,血脉相通”
文章结尾是10个“我想你”。
没人知道黄轩是如何挺过来的。
更何况,当时事业也让他饱受折磨。
毕业前,有经纪公司找上黄轩。
黄轩看了一眼公司资料,发现有很多知名艺人。然后算了算房租、见组的交通费和生活费,只提出一个条件:“每月预支给我元生活费。”
黄轩喜欢演戏,因为可以体验别人的人生。
生活中腼腆,不敢直视别人。当成为演员,黄轩可以理所应当地表达内心,肆无忌惮地展现不同的性格。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都在演员身份的掩护下,一一释放。
遇到喜欢的戏,黄轩会抱着电视反复观看,然后对着镜子模仿。
有时去剧组试戏,如果能得到导演肯定,那不得了,肯定几天睡不着。
然而现实很残酷,不是有能力就会成功,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
还得看命。
黄轩的运气就不怎么好。
大一时,他被选中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小王子。却因为周杰伦要出演大王子,两人年纪差不够,被迫换成14岁的秦俊杰。
事情没有因此结束。
电影首映时,黄轩也去了,但不是自愿的。剧组来到学校宣传,选中他们班伴舞。黄轩心里再怎么难受,也得硬着头皮上。
之后参演《春风沉醉的夜晚》。
黄轩对自己表现非常满意,杀青后整整一年,都在期待电影上线。当知道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他激动得不知所措,还考虑要不要请假参加。
然而,他却久久没有收到参加戛纳的邀请。事后郭晓东告诉他一个真相:黄轩40分钟的戏量,被剪得只剩一个背影。
满心欢喜一场空。
失去,比得不到更令人难受。
新人的机会本就不多,黄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着重复着这样的失望。
为了《海洋天堂》,一个夏天都在苦练游泳。却在开拍前被淘汰,原因是长得不像主演李连杰。
《日照重庆》的一个角色初定是他,后来莫名被换掉。就算知道是投资方带人插队,又有什么办法呢?
没名气,没资源,只能任人宰割。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埋怨、会质疑、会选择放弃。
而难得的是,黄轩却依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黄轩感到气馁,但不会后悔,更不会怪罪他人。继续在家里看看电影,看看书,把网名改为“等等等等”,他认为这是职业特性:
演员永远是在被等待和选择。
不知为何,这句话从黄轩嘴里说出来,特别令人心疼。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黄轩和冯小刚合作《芳华》。
电影在临近上映时遭遇撤档。
路演时谈起这个话题,导演冯小刚、编剧严歌苓、两位女主,全部人都哭了。
只有黄轩一脸平静。
从小经历“失去”的磨砺,黄轩的内心早已坚如磐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黄轩的命运,在年突然暴雨转晴。
这一年,《黄金时代》《红高粱》《推拿》在同一时期播出和上映,三辆豪华马车将黄轩拉进大众视野。
《黄金时代》由许鞍华执导,《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小说,《推拿》是娄烨出品。
在《黄金时代》中,萧红死后,黄轩扮演的骆宾基走在慌乱的街道上。悲伤、迷惘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嚼着嚼着,就哭了。
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可能当时千万观众心中都有相同的疑问:这人是谁啊?
之后《红高粱》播出,收视爆表。翩翩公子张俊杰,为黄轩后来成为“国民初恋”打下基础。但最夸张的还是《推拿》,电影横扫台湾金马奖,七项提名六项拿奖,还让黄轩差点拿了“柏林影帝”。
柏林电影节的酒会上,评委梁朝伟亲自过来鼓励黄轩:你一直在我们的选择范围内,一直到最后一轮。
真好,黄轩不红,天理难容。
在流量明星最强势的那几年,演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无“恶”不作,我会庆幸还好有黄轩。
在《妖猫传》的幕后特辑里,黄轩演到情绪崩溃。
陈凯歌让他休息一下,明天再拍。却遭到黄轩拒绝,然后一个人冷静一会儿,平复心情,最后一条过。
准备的戏服不够透,黄轩主动请缨,光着膀子上阵。
剧情要求雪落白头,黄轩就一直站在风雪中。这是真的雪,雪化了就重拍,全程拍了半个小时,他也被冻了半个小时。
这场戏结束,黄轩的眼睛被冻得红肿,不停地搓手取暖。
陈凯歌事后笑着对镜头说:看吧,我没选错他。
黄轩迎来资源开挂的时期,国内的顶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都被他合作个遍,正在开启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今年的含轩量特别高。
年初的《山海情》迎来开门红,接着《》《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乌海》步履不停,再到年末《风起洛阳》的播出,完美收官。
黄轩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不可否认,有一段时间,他都呆在舒适区,失去初遇时的惊艳。
《芈月传》的黄歇,《女医·明妃传》的朱祁钰,《妖猫传》的白居易,都是翩翩公子。甚至在《创业时代》《完美关系》中扮演精英群体、霸道总裁,收敛了个性,被套入迎合受众的模版。
几部都市剧过后,“油腻”出现在评价黄轩演技的词库里。
然而,当你觉得看腻黄轩,对他兴趣缺缺,他却再度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在《山海情》扮演一个带有理想主义的扶贫干部,经过漫漫黄沙的洗礼,角色落地。即使与老戏骨张嘉益对戏,也毫不逊色。
黄轩就像经典款,不会特别流行,浓烈地喜欢,偶尔还被遗忘。却会在不经意间,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一种可持续很久很久的信任。
黄轩身上有一点很迷人:
生活将他痛击,却看不到一丝戾气,反而非常谦卑。
《芳华》是70年代的戏,为了追求真实,冯小刚不让新人演员带助理进组。由于明星要预防粉丝的干扰,所以黄轩有带人的权利。
然而,黄轩却只带了一个助理。
为了照顾其他演员,他甚至还不让助理露面,怕影响到别人,亲自到演员堆里排队领餐。
这让冯小刚难以置信。
他合作过太多艺人,甚至有不少耍大牌的,带着一群人进组。而像黄轩这样咖位,谁不是前呼后拥。更何况他还年轻,正是张扬的年纪。
接连两部精英剧被诟病后,黄轩口碑下滑。
但他毫不避讳谈论这个话题,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没到行业中体验,靠想象来创作,自然无法得到认同。”
一语中的地指出行业恶习。
这个问题很明显,也很突出。但没人会主动承认,谁提谁打脸。
但黄轩就是这么“傻”。
黄轩好像永远学不来打太极。被问到床戏,先害羞地笑,笑完认真地回答。
金星问他谈过几次恋爱,他回答三次。前两次都是大一岁的姐姐,一个谈了三年,一个谈了四年。第三次因为国籍不同,语言不通,用手比划交流,没开始就结束了。
当时我看到这段,都懵了,这孩子咋啥都往外说。
黄轩大概不属于“娱乐”圈。
偶尔去《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这些节目宣传,像在教室里上课。被点名就老实回答,回答完安静呆着,腼腆地笑。
去年春节,黄轩约朋友到山里玩几天。
遇到疫情爆发,就一直呆在山上。不开工的日子里,他的解压方式是临摹字帖,浇浇花,听泥土吸收水分的声音。
黄轩一直有盘腿冥想的习惯。
在《天天向上》,他教其他嘉宾进入状态:
“一开始会有很多其他思绪涌现,但不用排斥,来就让它来,走就让他走。”
淡淡的,顺其自然……
加缪说的好,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