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没法掩饰:贫穷、咳嗽和爱;也有三种情绪没法隐藏:思念、抑郁和痛。
去年下半年,关于明星因抑郁症自杀的消息接二连三登上各大话题榜,呼吁大家重视心理健康,重视抑郁症。但随着春暖花开,天性善于遗忘、自我麻痹的人类将这个“灰色问题”抛掷脑后。
但是大自然的阳光可没办法照进这些被抑郁笼罩的心灵,就像我们看不到抑郁症患者笑容背后隐藏的是他们咬紧牙关的灵魂。
去年,除了因抑郁症自杀的明星,还有一位演员因“疑似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或退出演艺圈”而登上热搜,他就是在今年终于大火起来的黄轩。
年6月1日,黄轩酒后发了一条微博,字里行间充斥着纠结、痛苦和无处宣泄的情感。
而就在这条微博之前,黄轩也发博表示希望活在电影的世界里,但当时大众对这条微博的解读不过是电影的常规宣传而已。也难怪,翻看黄轩早前的微博很长一段时间全部都是工作、工作、工作,粉丝们甚至替黄轩感到高兴,觉得他终于要火了。那天,黄轩还浅笑比心表白粉丝。
虽然后来黄轩发博间接表示自己并没有抑郁症,只是一时心情低落,已走出阴霾,但他眼底的神色却出卖了他,出卖了他的孤独。
01.渴望被了解是孤独的人类的软肋
不了解黄轩的过往只看他现在的成绩,很多人都会觉得黄轩真的好幸运,他甚至还没练习出讨好的笑容,也没有与粉丝互动的经验就被推上了大荧幕。
在鲜肉和老戏骨几乎平分天下的演艺圈他以34岁这个承上启下的年纪和圈内三个知名大导演(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均有合作,且多担纲男一号,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将近35亿的票房。
但要知道就在《推拿》之前,娄烨导演和王小帅导演都曾说过,他们欠黄轩一部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要从黄轩曲折跌宕的从艺之路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黄轩是学舞蹈出身的,尽管从初中开始黄轩的梦想一直都是成为一名演员,但连续三年的考试失利让黄轩不得不采取迂回战术,报考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直到年,因出演了《地下的天空》男主角丁井生一角才得以正式进入演艺圈。
但早在这之前,黄轩就曾半只脚踏入了演艺圈,在黄轩大一的时候,《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组到北京舞蹈学院选角,黄轩报了名,经过半年激烈的选拔,他终于走到了最后一轮。最后一次面试后没几天,黄轩接到了一个电话,告诉他:“黄轩,定了你,好好准备吧。”
一个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一下被著名大导演张艺谋选定,这让“苦尽甘来”的黄轩兴奋得睡不着。
但幸运女神只是匆匆拂了一下黄轩的脸就转了头,电影开拍前,副导演打“我们又加了一个王子,小王子的年龄,必须从19岁改成14岁,你就不合适了,导演让我跟你说声抱歉。”
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这让踌躇满志的少年一下子泄了气。
但命运的考验永远不会独行,接着电影首映偏偏选在了北舞,伴舞的班级还偏偏是黄轩他们班,本想拒绝的黄轩因为老师口中“不得不面对的成长”连说不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而那部让他在国外拿了6个奖的电影《地下的天空》,甚至都没有上映;
为《海洋天堂》苦苦准备一个月游泳,最后收到一句“你不用来了”;
《日照重庆》开机前,投资商坚持换角;
与娄烨合作《春风沉醉的夜晚》他没有被通知参与看片,后来辗转才知道,自己原本40分钟的镜头被剪得只剩一个背景。
……
02.孤独是一种常态
真正注意到黄轩,是因为他在《黄金时代》中饰演的骆宾基一角,他嚼着糖果在大街上泪流满面的镜头深入我心,让我不禁去想这个演员心里是有多么苦,是体会过怎样的绝望和孤独,才能把这个角色演绎的入木三分,仿佛那种情绪就是与生俱来的一样。
何炅和金像奖最佳女主春夏曾在《奇葩说》上讨论演员这个职业,春夏说,演员是很痛苦、很难抽离的,因为他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非但不能抗拒这种情绪,还要在释放情绪的同时把这种情绪和表达方式记住,以备以后有类似的戏需要。
而黄轩的孤独,透过荧幕,透过角色,从他的眼睛里溢了出来。
某天,不经意翻看到一个采访片段,黄轩坐在那里,非常自然、舒缓、平静说:「我天天都很孤独。」那一刻他的平静仿佛锤在了我的心尖上,让我突然明白他角色之外的那种忧郁是从何而来。
现在这个社会,很难说谁不孤独,但被孤独折磨到无法脱身却不是,黄轩眼底的沉静恰是被孤独反复折磨后镌刻下的印记,这种印记让他即使身处热闹的娱乐圈也依然沉静低调。
史航评价黄轩说:“很多男演员他表现的光芒很刺眼,很晃眼,但不一定在你眼里一直留得住,而黄轩是有光泽的演员,他就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存在着,你什么时候回忆,他那种存在都会给你一种安慰,那就是光泽的意义。”
从07年到14年,黄轩安安静静的在那里等待着一个发光发亮的机会,不争不抢的他终于等到了“命运的补偿”。年,他在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中饰演的盲人推拿师小马一角为他赢得了更多更好的资源。
15年到17年,黄轩先后出演了《红高粱》、《芈月传》、《女医明妃传》、《亲爱的翻译官》、《海上牧云记》,通过这些电视剧,他终于被大众所熟知,黄轩的“国民度”终于提上来了。
再加上去年年底,和两大导演合作的《妖猫传》和《芳华》先后上映,把黄轩的人气推升至一个新高度。
但习惯了有的放矢的黄轩在《海上牧云记》拍摄后期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不断的释放自己,这让黄轩感到强烈的失落。所以,拍摄结束后,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欧洲调整,去新疆自驾,才重新找回了状态,也让黄轩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孤单。
03.别怕孤独,但千万别辜负
几年前,《人物》杂志有一篇关于周迅的很有名的专访,叫做《小姐,你有一张未婚妻的脸》。不止当时反响巨大,现在拿起来读依然回味无穷。
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给周迅的“未婚妻”人设添加了更生动具体的注释:一往无前,永远期待明天,仿佛明天对她全无恶意。
但是上个月28日,相近的写作思路,相近的题目,却给黄轩引来了巨大的麻烦。最神奇的是,据知情者透露,他们甚至都没有去采访黄轩,就发了这样一篇人物特写通稿。
在那篇《黄轩,你敢不敢做一个浪子》里面,看似整篇都在客观评价黄轩,然而,却在这一段里给黄轩埋了一颗雷:
“你几乎能在每一个类型的当代电影和电视剧导演的选角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他似乎拿到了两张完全不同的通关文书,能够同时通行于两块相隔遥远的大陆。其中一块大陆连着娄烨、许鞍华、陈凯歌、王小帅、曹保平、崔健等人的名字,另一块大陆则连着杨幂、杨颖、刘诗诗等烂片保证者的名字。”
这样的一段文字,基本上从圈子内部就在毁掉黄轩,这种凌空蹈虚意淫式的吹捧,很可能让毫不知情的黄轩一下子得罪了杨幂、杨颖、黄晓明、刘诗诗等一线明星。这对于他的事业发展来说,无疑是毁灭性打击,他很有可能再也接不到好的本子了,很可能就因为这样一篇通稿就毁掉了他花了10年才搭建好的阶梯。
尽管黄轩的官方工作室第一时间给出回应,但从评论、点赞和转发数来看,大家并没有听他解释。
敏感如黄轩,怎么会不知道媒体对他的抹黑,但正如他经纪人苗子所说,黄轩在这么多年与媒体、与舆论、与自己的博弈中,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突破口——他看书、写字、去旅行,偶尔还喝点酒。
他在有意地和这个置身其中的圈子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这样的他,让我们不仅想起另一位演员——葛优老师。葛优也是那样,随和,没脾气,但总有自己的小坚持。
据说,葛优小时候与父母怄气,结结实实的把家里的墨水瓶等瓶瓶罐罐摆一地,作为他“十分生气”抗议的方式。黄轩也就是那样的少年,那怕早已灰心气愤,也只会沉默的对抗,温柔的坚持。
一个不懂得争辩的人,往往心里藏了最多的苦,他们不争是他们想把体面留给别人。
所以,当黄轩还积极地活跃在荧幕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伤害他了吧。这么大的中国,再出一个好演员真的不容易。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给“黄轩们”以安慰和拥抱,那就让我们给他们空间,给他们安静的陪伴,让他们好好关照自己。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