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与小王子相媲美的小说,跨越悲伤,温婉
TUhjnbcbe - 2024/10/4 17:28:00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https://m.39.net/pf/a_4484883.html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这句话经常出现在朋友圈,以示珍惜当下,它也折射出一个事实,就是死亡是非常正常的,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事情。耶鲁大学一位医学教授说:死亡只是生命自然历程的一环。万物生长,都会走到凋零的地步,如此平常的科学真理,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

年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新冠肺炎,这期间流失了很多珍贵的生命,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战士、后勤人员,也有患病的人们,但是孩子们只是觉得:在家太无聊,出不了门。他们确实不懂死亡的伤悲,也很难理解生命的重量,有些小孩甚至会肆意虐待动物,问题可能就出在教育上,千百年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直对“死”闭口不谈。

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会直面死亡,而是父母逃避直面死亡。孩子们从未受过死亡教育,要求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重量未免太过于牵强,大部分的孩子所接受到的死亡教育,可能就是某次家里有亲戚或者家人走了,父母隐晦的说:他们变成了远方的星星。这种行为跟小说《奥斯卡与玫瑰奶奶》里的父母如出一辙,在得知儿子白血病的事实后,伤心难过,减少看他的次数,不想接受儿子就要离开他们的事实。

这部与《小王子》相媲美的小说:《奥斯卡与玫瑰奶奶》,就引发了人们对死亡的思考,揭示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写的,适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其中的玫瑰奶奶,是整篇小说的核心线索,也是今天我们谈论的主人公,家长们可以学习她关于死亡教育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看看玫瑰奶奶是怎么进行死亡教育的。

告诉孩子死亡的正常性,帮助孩子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整篇小说以14封信为时间轴,这14封信,都是男主人公奥斯卡写给上帝的,这个动作,正是玫瑰奶奶引导他做的。在做完骨髓移植之后,奥斯卡就发现身边的人都对他的神情很奇怪,包括医生、护士和他的父母,所有人都愁眉苦脸的,奥斯卡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罪人,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了。

由于父母并不愿意直面孩子的死亡,身边也没有人愿意同他讨论死亡这个词汇,加之身边的紧张氛围,奥斯卡非常焦虑,玫瑰奶奶就过来跟他谈论死亡,让他以写信的方式,向上帝许愿,还要把每天都当作十年来过,奥斯卡在生命的最后12天里,活了岁。最后,他摆脱了焦虑,在玫瑰奶奶的帮助下,成长了很多。

而反观我们中国的家长,一般碰到死亡的问题都会含糊地带过去,就算孩子问到了,也会对它加之美化,告诉孩子:他去天上了;他会看着我们;去享福了等等,根本就没有告诉孩子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这样孩子面对死亡很麻木,也情有可原。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自己要直面死亡,然后坦率地告诉孩子:人都会死的,这很正常。不要装作不知道这一回事,给孩子营造生命永恒的假象。

注重精神层的成长,让生命更有宽度。

奥斯卡每天写给上帝的信中,都有一个精神层的愿望,玫瑰奶奶也非常注重奥斯卡精神方面的丰盈,经常给他讲富有哲学意味的话,与他进行心得交流。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玫瑰奶奶也是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他启迪,比如摔跤故事。

而不是像中国大部分的家长一样,以物质奖励孩子,哄孩子开心,这样的奥斯卡,在每天丰富的精神生活之后,找到了内心真正的自己,再无遗憾。

生命在于宽度而不是长度,如果每天都有充盈的内心精神世界,生命就会精彩而有意义,就活出了生命的宽度,家长们需要有意培养孩子的精神生活,以身作则,在空闲时间读读书,看看新闻,而不是刷抖音、看剧,同孩子一起读一本绘本,去有历史意义的场合去熏陶,感受文化的乐趣,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宽度。

珍惜时光,认真过好每一天,把它当作最重要的日子过。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本书,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告诉我们生死的意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今天不可能回到昨天,就像书中的奥斯卡一样,在仅剩12天的生命里,努力去活,把一天当作十年来过,在这12天里,他经历了人的一生,在他的世界里,幼年、青年、壮年、老年他都一一尝试过,这是一堂很棒的课,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在短短12天里,改变了自我任性的性格,变得更加勇敢。

最后的日子里,奥斯卡不仅与父母和解、与医生和解,与小伙伴和解,他还与自己和解,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无憾于短暂的生命,他所有的精神层面的愿望,都在这12天内得以实现,可能这就是写信的魅力、以年来度过每一个小时的魅力、死亡教育的魅力。

作为家长,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陪伴,用心教育,谱写属于自己和孩子的美丽故事,同时,也要引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浪费光阴,重视时间,也可以跟孩子玩一天当作十年过的游戏,让他体会其中的意义,体会时间的迅速流逝。相信这种游戏过后,孩子会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更珍惜身边人。

古往今来,大家都在谈教育,相信各位家长都早已知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死亡”教育这块,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讳莫如深,不想对孩子提及。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是只告诉他好的一面,也要让他直面死亡,Fruehling说:死亡教育从不同层面,如心理学、精神、经济、法律等等,增进人们对死亡的意识。死亡教育也是预防教学,以减少各式各样因死亡而引发的问题,并进一步增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这就是死亡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小王子相媲美的小说,跨越悲伤,温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