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4月23日起,《复仇者联盟4》以疯狂姿态在内地院线上映。截止今日,“复联4”摧枯拉朽之势收获了40亿巨额票房,超越中国影史亚军《流浪地球》指日可待。
而与《复仇者联盟4》相对应的,便是国产影视一片惨淡。除了《下一任:前任》五一档略起波澜之外,新《封神演义》一个月内不温不火,维系了国产片唯一可讨论的话题。
其实3月底,外界盛传的限古令被撤销后,各大古装剧在年春季纷纷趁势上映,构成了当下国产影视的半壁江山。
除了去年秋天便已摩拳擦掌的《新白娘子传奇》外,搁浅5年的《封神演义》上月网台同步播出,于如潮差评中负重前行。
或许上月初,许多网友为古装剧得以重见天日一片欢腾之时,新剧的质量却并未如人愿。
《封神演义》上线近一个月,豆瓣3.6的评分堪称历代封神版本中最低。
网友在评论区对”新封神“的一片声讨之下,如何做好一个经典IP,成为了摆在了主创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2
前几年宫斗剧和清宫剧兴盛之时,玄幻和武侠等类古装作品乘势而上,涌现出了如《择天记》和《古剑奇谭》等流量巨头。
东方玄幻剧以原著小说为依托,自我创建的东方玄幻体系别开生面、极具生命力,赋予了年轻观众对东方异世界丰富的想象空间。
由东方玄幻开辟了一片超脱于物外的世界,遗世独立、潇洒出尘,成为了国产剧大军中一朵奇花。
可随着东方玄幻题材的千篇一律,修仙成道法门几近雷同。诸多剧作的人设关系只停留于表面,借玄幻旗号大书爱情的玄幻剧更屡见不鲜。
年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被传粉丝“锁场”之后,玄幻剧在观众心中的地位随之江河日下。
创新乏力之余,过度消费经典IP成为了古装剧的又一大特性。
今年热映的《新白娘子传奇》便依托经典剧,以情怀为主要输出向,以快速赚取了一波流量为目的。
然而过度消费情怀,却让这部剧空洞单薄、缺乏创新。
在3月末爱奇艺独播后《新白娘子传奇》频遭冷水,豆瓣只收获了4.3的低分。
与《新白娘子传奇》同为难兄难弟的《封神传奇》完全放飞了自我,把东方经典玄幻史诗做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言情宫斗剧。
雷人的台词、无脑的人设、拖沓的格局让《封神演义》丧失了史诗影视剧的全部气魄;杨戬与妲己之间的爱情更让原著迷们啼笑皆非。
当然,乱改乱编不仅存在于玄幻作品,自3月上线网大《七剑下天下》系列已丧失了梁羽生武侠世界的灵魂。
武侠被搬硬套上了魔幻的外壳,神魔大战、寻宝除妖代替了鲜衣怒马、仗剑江湖。
3
除了《倚天屠龙记》外,年第一季度上线的古装剧几乎无一例外扑街。
如果对比热度和收视率,《新白娘子传奇》和《封神演义》依然于网台居高不下。
《封神演义》电视台收视第一,《新白》至今仍维持网剧热度前三。
在越烂越火的负面效应中,国产古装也陷入一个对内容懈怠的恶性循环。诸多古装剧在保证了收视率却输了口碑,保证了流量却输了品质。
年的资本寒冬,无疑给本就质量参差不齐的古装剧泼了一盆冷水。
在影视资本冷却的当下,打造一部优质古装影视剧,已成为了许多团队遥不可及的目标。
毕竟武侠低迷成为了当下不争的事实,且武侠是被绑架于古装剧大系之内的。
上半年古装剧惨被群嘲之外,武侠反而作为唯一一个看得下去的剧目,为古装剧挽回了些许颜面。
《倚天屠龙记》作为质量尚可的独苗,自3月播出以来毁誉皆半,观众对新作还算将就认可。
借助金庸武侠的大IP,新《倚天屠龙记》更保持了几分经典的成色。
或许比起同时期的古装剧,《倚天屠龙记》最大的优势在于遵从原著。
以抛弃剧本创新为代价,极尽可能从金庸小说中寻求落点。这一做法虽大幅度地降低了内容的出错率,但也让剧作风格平淡无奇。
这一特性传导在影像的画面中,便化身为冗长的慢镜头打斗。动作设计的拖沓和多余,也为诸多观众无法忍受的槽点。
过度创新无法支撑起翻拍剧的灵魂时,还原原作成为当下最有效且最可避开口水的操作方法。
此外,服化道的进一步精细化,成为古装剧提升档次的有效方法。
包括在知名大剧《琅琊榜》和《知否》中,对道具的精准还原为剧作质量增色许多。
人物的个性化和反常规化演绎,更吸引观众的好奇心和同理心。
去年大热的《延禧攻略》中,魏璎珞性情剑走偏锋、恩仇分明,引起了观众的大量好感。
集合周迅和霍建华两大明星的《如懿传》则在外观上富丽堂皇、极尽奢华。
4
或许与去年宫廷剧引起了现象级热潮相比,今天的暗淡更无法同日而语。
在金庸大IP已无法撑起古装剧的全部之时,今年的宫斗剧同样无法撑得起台面。
在《知否》四平八稳打响年古装正剧第一枪后,近4个月以来正剧几乎销声匿迹。在观众对翻拍热情已消耗殆尽之时,国产剧已一片沉寂。
对于剧集往电影方向的转化,年的《盗墓笔记》便为较为成功的先例。
可受众群体间的割裂、版权间的壁垒,进一步压缩了古装剧IP衍生的空间。
经历了年寒冬的影视市场,复苏之路艰辛且漫长。依托旧情怀苟延残喘的古装剧,如果不在质量上下功夫,被市场抛弃或成必然。
年即将上映的古装剧片单中,赫然有《绝代双骄》《大明皇妃》和《九州缥缈录》等重磅作品在列。
上半年古装已颓的情形下,下半年如何凭好剧救市,还得看资本方、制片方和平台方的多重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