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小房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曾经翻译过《小王子》这部作品,她曾经这样说:从一个孩子变为一个成年人,是件极其简单的事,只需要时间就可以;从一个成年人,回归为一个孩子,则极为困难,需要智慧和勇气一一回归而不是倒退,而是攀向人生极致,生活的烦忧在消失,生命的喜乐在呈现。
《小王子》这本书被评为是,讨好孩子,写给大人的童话,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用极其简单的问文字,诉说了大人的现实和无趣,而对孩子来说,这些缺点都是难以忍受的,而孩子更多时候能够去用心闻一朵花的香,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有趣的图画。
身为一个大人,时常看到身边的孩子,会捧起路边的一抔土,捡起路上的小石头,随意地坐下来,去看路边的小蚂蚁,我都会有些不解,有时候甚至会生出讨厌的情绪,内心质疑,他们为什么喜欢做一些没用的事情。
可回过神来想,这世界上有用和没用,哪有那么清晰的界定。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我们渐渐忘了是孩子时候,我们的好奇,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是怎样的。
在陈赛老师的《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中有一句话:孩子总是爱自己的父母,但潜意识里他们都是他的敌人。在深刻的爱与恨之间,有一条很微妙的界限。由此看来,即便是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有一条爱恨交织的界限,更何况是跟没有太多交集的成年人了。
大人只在乎数字和有没有用,而孩子只想好不好玩,有没有趣
《小王子》这本书中处处充满了哲理,而圣埃克苏佩里用大量的笔墨,告诉我们大人是荒谬,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而用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来限制孩子时,这就是一种暴殄天物,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折磨。
飞行员的叙事自我讲了一个他6岁时候的故事,他看到童话书上有蛇吞噬野兽的故事,于是他画了一幅画,于是就画了蟒蛇吞食大象的图画。
他拿给大人看时,问他们怕不怕。大人说他画的是一个帽子,根本不可怕。然后他又把蛇肚子里的大象给还原,给大人解释,大人看完之后便建议他,不要再画莫名其妙的画了,不如多学习语文、数学和地理。
飞行员由此得出结论: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子来给他们解释,这让我觉得很累。
圣埃克苏佩里在父亲去世之后,被送到了祖父家里,祖父安排他上了圣母学校,可他根本不喜欢,因为这里的教学气氛沉闷又古板,之后他转学到圣约翰学校,到了可以入伍的年龄,他想加入步兵团,可祖父非要他加入海军,不管是始于什么初衷,他讨厌自己的决定总是被别人否定的感觉。
之后,他在海军学院考试中,表现得十分不好。直到祖父去世,他却建筑学院当旁听生,过着浑浑噩噩得生活,直到他加入了空军,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喜爱得事业,开飞机。
之后,小王子游历了七个星球,在B-附近的六个小行星上,他有这些见闻:
先是遇见国王,这是一个妄图统治世界的人,他只想着控制小王子,却不想知道小王子在寻找什么。
之后,他遇见了一个虚荣的人,他希望所有人都崇拜他,为他鼓掌,小王子根本不明白被人崇拜有什么好玩的。
在第三和四个小行星上,他分别遇见了爱喝酒的人和特别忙碌的生意人,这两个人本质是一样,喝酒是为了忘记自己喝酒这件事,而做生意的人不停的在把天上的星星买来买去,就像是我们成年人,难以逃脱现实的束缚,永远在一个轨道上,来回转圈,难以跳出来感受自己拥有的。
在第五个星球上,遇见了掌灯人,这个掌灯人是唯一一个愿意为别人付出的人,目前来看,小王子最喜欢的就是他。
最后,在第六个星球上,他遇见了地理学家,他只关心实际上永恒不变的东西,对于世界的花花草草,根本不在乎,作者用这个地理学家暗自己的祖父,是典型的学院派和实用主义者。
而在第七个星球,也就是地球上,充斥着国王、爱慕虚荣的人、地理学家、喝醉酒的人......,这让小王子很无奈。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大人确实容易无奈,因为孩子总是做着无用的事,可我们忘了曾经的我们也是如此,在乎的是好玩,而不是能赚多少钱,能获得什么报酬。
在《园丁与木匠》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孩子自发、随集、自主的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但进化故事的另一部分是,玩耍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乐趣,它是父母和孩子快乐、欢笑的源泉。让孩子在必要的时候,尽情的玩耍,是让孩子获取快乐的最好方式,也是滋润大人心灵的一种途径。
为什么长大之后,人会变得麻木又呆板,跟童年的自己格格不入
飞行员遇到了小王子,他们有一段这样的讨论:
大人们热爱数字,倘若你说交了新朋友,他们不会问,他们的声音怎么样,喜欢什么游戏,收集蝴蝶吗?而是会问,几岁了,又几个兄弟,有多重,父母赚多少钱等等。
倘若你告诉大人,我看到一座漂亮的红房子,并描述窗台上的天竺葵和房子附近的鸽子,大人是感受不到的,只有当你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这样的话,他们才会觉得这个房子真的漂亮。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孩子1岁时大脑的神经元连接数目,是成人的两倍。况且,大脑越年轻,就有更多连接的可能。因为孩子大脑中已有的连接不是那么强,所以他们更容易根据环境和经历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随着人年纪越来越大,经常被用到的神经元会被不断强化,并且连接到更多更多固定的神经元,那些不经常用的神经元,就会被减掉,直到消失。
所以成人面对不同的环境,总是需要比孩子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并不是说成年人不能改变,只是这种改变更加困难而已。
另外,一旦成年,很多人都在相互较劲,你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么我也不能示弱,你买了房子和车子,我要买更贵的房子和车子。很多人都说成年之后,才发现钱是最好的东西。
可在去年的贺岁档中,《两只老虎》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张成功身价无数,但他在发迹那些年里,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失去了最爱的女人,身边再也没有可以倚靠的人,这时候的他,想要去自己开发的楼盘上自杀。
面子这东西,对成年人来说,真的是无比重要,总想赢过别人,总想让别人羡慕,这不就是典型的爱慕虚荣的人吗?但一旦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之外的东西上,就难以看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总喜欢说,倘若当时我......,等到疫情结束我要.......,而孩子当下就会选择去享受,去发现生活的美,去让自己的身心连接。
实际上,根据存在主义哲学来看,过去和未来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拥有的只是当下。
可我们看不到一朵花的美,感受不到玩耍的乐趣,也很难安安静静的去问自己,当下自己在想什么,心情怎样,要怎样调节一下。
阿南朵在《对生命说是》中讲到: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头脑总是活在活在过去或未来,我们这颗不听命令的脑袋,总爱留恋一些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注意力不是落在过去,变是落在未来。
可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体会。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都跟数字有关,而是跟我们个人的体验有关,这就是成年人欠缺的东西。
成年后能重拾一颗童心,是最幸运的一件事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
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我正是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读了不少童书,其中就包含了《小王子》这本书,并且从中总结出了三个重拾童心的方法:
首先,去用心体会自己拥有东西,它的美好和意义
小王子说:我拥有一朵花,我每天给她浇水。我拥有三座火山,我每周为他们清扫。因为我连死火山也清扫了。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喷发呢!我对我拥有的火山和花朵来说是有用的。
这就是在提醒我们,占有再多,都不算拥有。倘若你因为拥有的东西,生活变得美好了,体验更加丰富了,那么你才算真正拥有了TA们。
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极简生活如此流行了,只有东西足够精简,我们才能体会到个中的美好,而不是看着琳琅满目的物品,迷失在其中。
刘敏涛在《星空演讲》中讲过,她现在出去拍戏,都会带上喜欢的床单,带上香薰蜡烛,还有小巧的音响,不是讲究,只是这些东西切实能够带给自己好心情和不错的感受。
所以,不要问你拥有多少,而是要问你拥有的,你真正珍惜吗,因为拥有TA们,感觉快乐吗?倘若没有,不如舍弃。
其次,当你无法理解孩子时,不如完全融入其中
过年时候,带着孩子回老家,他对家里的农具都很感兴趣,大概是没见过,无比好奇。他会拿着铁锹,自己站在上面,来回打转,爸爸根本无法理解他的行为,这不过是干活的东西,拿它有什么用,有什么好玩的。
有时候,我也理解不了孩子,但我会选择沉默。然后有一天下雪了,我也尝试着站在铁锹上,让他拉着我往前走,我才发现原来真的好玩,找到了儿时的那种快乐。
孩子是会玩耍的天才,当你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时,不如放下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参与其中,感受过程。
最后,对这个世界多点好奇,少点自以为是的解释
Dr.魏在他的课程中说过:好奇心就是进化安排好了的学习机制,促使你的孩子保持学习的心态,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取新得信息。
对于成年人来讲,好奇心也是一种对抗脆弱的好方法。之前群里有个外企高管转行了,她去做了营养月子餐的生意,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退化。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她发现了做营养餐中的乐趣,才决定去改行的。
不要自以为是的去评判别人的所作所为,而是要去对可能接触到的东西,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
你会发现这样做之后,生活也就更加有意义了。
几次三番读《小王子》之后,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确实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而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就要多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做评判。
最后,把小王子说的一句话送给所有人:无论是房子、星星还是沙漠,他们都是因为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而美丽。事物背后的意义才有价值,每当我们迷失时,想想我们的初心。
不要为了得到而得到,因为占有并不是拥有,身边只要溜下我们喜欢的东西,日子就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