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天天劝说老爸戴口罩,苦口婆心地怎么说也没用,老爸总说没事儿没事儿。后来社区负责的大爷在小区门口告知那个人都得戴口罩,老爸乖乖回家跟我要口罩。为何老爸不相信我却相信小区里的老大爷?
去年家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中考,有一门很不错的课想让她听一下,她不耐烦地说才不要听。过了几天她却自己找来课主动学起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在听。我考察咨询了很久的课程,女儿不理会,可是看到同学在学,就赶紧学起来,难道就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吗?
其实这些现象从心理学上很容易解释,老爸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他相信更权威的说服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比较烦家长,她只相信身边同龄人的选择。如果家里有这两类人,只要了解心理学上的沟通方法,说服他们也不是难事。
《什么心理》这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心理读本,通过案例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忠实粉丝”和“网红”的存在,“买它买它”的销售策略,“剩女”的困惑等等。当然还可以通过书中的故事案例去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关系和世界,用“心”读懂人心,梳理人际关系,提升生命质量。
作者陈晓是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是武志红“看见心理”平台上“人人都用得上的心理学”主理人,万门好课“有趣有料心理学”主理人之一。
读完这本书,之前很多想不通,没处问,特别想知道的问题都豁然开朗,在此就勉强说一说。
你有没有认知失调过?
认知失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提出,其核心观点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很多看法,但其看法与行为及其各种看法之间都可能会出现不致。当自己觉察这种不一致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紧张感,这种緊张感就是认知失调。
什么意思呢?不妨先举个例子。《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过,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使得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狐狸的这句话隐含着一个因果逻辑: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付出多了这么多时间,所以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这句话体现的就是认知失调。
亲格纹,对一件事情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这件事情就真的变得很重要了吗?
很多人都知道,网络上流行一个词“仪式感”。就是当你把一件很小的事当作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比如每天早上认真地拍照发朋友圈,再配上一句心灵鸡汤的话,经常这么做,你就会觉得很有意义,自己都要被自己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一种认知失调而已。
麻烦在于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认知失调。举个例子,想必你就明白了,一个女大学生在凌乱不堪的宿舍上铺上,铺上一块布,摆上盘子和叉子,一只煎鸡蛋,一碗意大利面,一杯咖啡等,然后各种摆拍,修图,发朋友圈,俨然豪华西餐厅的生活,羡煞很多人,女孩也沉浸在自己的“杰作”中。
这就是一种认知失调,如果长久沉湎与此不能自拔,就会在陌生人的赞美和宿舍内的脏乱形成一种难以调和的差距,令人不快和焦灼。
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失调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恰当的理由与认知失调、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决策后认知失调。其中努力与认知失调、决策后认知失调很有意思,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什么是努力与认知失调呢?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花费很大力气完成一家毫无价值的事情,就可能倾向于提高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喜爱程度来减少失调,也就是“合理化努力”。
什么意思呢?不妨还是以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来解释一下。小王子为他的玫瑰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即他付出很大的努力,最后却发现照顾的只不过是一朵普通的额玫瑰。但和其他玫瑰想必,他更喜欢自己的玫瑰,觉得它很重要,这就是努力与认识失调的体现。
再比如,一个女孩爱上一个不合适的人且深陷其中,但男友迟迟不肯结婚,女孩经常为此和男友吵架,却始终不肯和男友分手。即使在这段关系中不合适的是自己,也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放下,因为女孩认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而分手会更加痛苦,所以出现了“认知失调”,只好给自己“洗脑”:“我对他是‘真爱’。”结果在这段关系里,女孩陷在苦楚里久久不能自拔,盘观者清,心疼女孩,也”恨其不争“。
再说决策后认知失调,这一点恐怕人人都会有的心理经历。比如你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有两东西供你选择,你都喜欢,但钱包只允许买一个,最后你拿到自己选择的东西,会越看越满意。换句话来解释决策后认知失调,就是如果一个人在两种选择中做出决策,他可能会通过高度肯定自己的选择,贬低自己放弃的选项来解决失调。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
有些人容易别人洗脑,有些人则不会,为什么呢?
认知失调的产生有一个核心原因是人们很难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是人,就有可能犯错,会有愚蠢的决定。自尊心越强的人,就越南接受自己犯错。人们甚至为了“面子”,选择自我洗脑,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愚蠢和错误的选择。
我们要明白一点,那些容易洗脑的信息,往往都和个人内心非常重视的东西有关。比如你对自己的容貌很在意,就可能比较容易陷入医美相关的骗局;你对自己的健康很在意,就可能比较容易陷入保健品的骗局,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去购买保健品;你对孩子教育很在意,就会选择培训公司的各种课程来体验购买。
想一想,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购物经历和体验呢。那么怎么避免因为认知失调带来的错误决定呢?记得要保持理性,这是预防人们进入思维怪圈的第一道关卡。
具体怎么做?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找到费做不可的原因,就不要贸然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否则当完成之后发现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可能产生认知失调。接着我们就会在这种“失调”指导下,默认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自食其果”却不自知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看起来说的都是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但是这些行为都会大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这本书正是从一些不经意的事情,在心理学上给出合理的解释原因后果,令人恍然大悟,不再是百思不得其解地徒生烦恼。
在《什么心理》这本书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每天做一些反思,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还有人们的行为背后的固有观念是什么,从而不再盲目选择,任性做事,从根本上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