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
起家于图书电商的亚马逊,在年推出了Kindle产品,最终形成了一个影响力广泛的电子图书平台。
古老如图书行业,历经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大爆炸,依然在释放想象力。走向多元化的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和商业模式,而不变的,则是人类求知的天性。
回到中国,回到每个人都更为熟悉的——纸质图书,北京开卷发布的报告显示: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网上销售码洋首次超过实体店,仅仅四年之后,年,线上渠道规模占比已经达到79%。
这无异于国人精神家园的一场大迁徙!
从图书和电商的结合来看,国人已经值得拥有一个与全民精神空间“在线化”程度相匹配的电商平台。
01
知识普惠,始于拼多多式的“正版、平价”
拼多多今年举办的读书月,信息量很大:4月份的第一轮“多多读书月”,拼多多建立了万读书基金,对优质、热销的经典正版图书进行源头直补。
真金白银的补贴,“正品行货”的保证,源头直补的特色,这一切都很拼多多!管窥拼多多的补贴书单,如《小王子》、《史记》、《万历十五年》、《乡土中国》、《社会契约论》……完全不缺少图书中的iPhone、茅台,但价格最低只有2.5元。
8月24日,新一轮多多读书月的“知识普惠”活动,对书单进行了更新,但万的读书基金依然是标配——这不仅是拼多多“百亿补贴”在图书市场的“子集”,以图书市场的量级,也可以说是翻版,一举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