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有的儿女因为各种原因,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并不稀奇,但如果岁的父亲要亲自送75岁的儿子进养老院,是怎么回事呢?
在印度电影《老爸岁》里,父亲达克利虽然岁了,但他却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喜欢穿鲜艳的衣服,喜欢结交朋友,喜欢跳舞,吹萨克斯,就连在路上遇到孩子踢球,他也要上去踢一脚。总之,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他都感兴趣。
而他75岁的儿子巴布却跟他恰恰相反,巴布是个特别惜命且无趣的“真正的老人“。洗澡定好时间,因为怕感冒,绝对不住外面,身体有点不舒服,就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在巴布的眼里,自己老了,要讲究养生了,要服老,巴布不但人老,心也“老”了,既不愿意“死”又害怕‘“活”。
就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岁的父亲和75岁的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的儿子,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
虽然这对父子三观不同,性格迥异,但一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父亲突然要送儿子到养老院呢?
在《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里有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以为然,不管父母年龄多老,子女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要爱护他、心疼他,为他着想。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岁的母亲吃完宴席,从喜宴上专门给84岁的女儿带回几颗糖果,而84岁的女儿接过母亲的糖果,笑得像个孩子,她在老母亲面前就是个幸福的孩子。
因此,当父亲达克利发现自己得了脑瘤,他想在自己剩下的几个月里改变儿子,替儿子解开埋藏在心里的心结,让儿子能重新找回自我,能够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所以才故意说要把儿子送进养老院,然后让儿子完成自己给他的任务,以达到改变儿子的目的。
父亲用心良苦,帮助儿子重拾生活的热情。
儿子不想被父亲送到养老院,就要完成父亲给的任务。
1、给去世的妻子写情书。
当巴布听到父亲让自己给去世的妻子写情书时,叫到“她死了啊!”父亲告诉他“可是你还活着啊!”
父亲让巴布做这个任务是让儿子找回爱的能力。伴侣去世,难道就带走了全部的心动和爱人的能力?只有继续爱人,才能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就如梵高所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爱,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的话,爱就如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
而一个人爱的能力来自成长中的体验,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因为积累了被爱的经验而感受到自己的美好,也会乐意将爱的情感给予他人。或者说,一个人爱的能力来自曾经被爱的经验。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的无条件的爱,教会孩子爱人的能力。
2、让君子兰在半个月内开花。
父亲让儿子完成这个任务的目的是培养儿子的新的爱好,对世上的事物保持兴趣和好奇。
父亲教给巴布一个技巧,他如果对着君子兰唱歌,就能使君子兰三天内开花,巴布信以为真,便真的开始对着花唱歌。结果几天后意外发现君子兰真的开花了,
巴布以为这真是奇迹发生了,惊喜得像个孩子,高兴地和别人分享,眼角眉梢露出久违的惊奇和喜悦。
其实,发生的这个“奇迹”是父亲故意所为,是父亲达克利趁巴布不注意,用已经开出花的君子兰悄悄替换下来的,就是为了让儿子对生命的神奇和生活无处不在的惊喜重新感悟。
作家路遥在《人生》一书里写到: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世,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各种乐趣。或者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更加热爱生活。
就这样75岁的儿子在父亲的一点点改变下,不再暮气沉沉,谨小慎微,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重新热爱这个世界。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很经典:“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后来都忘记了。
替儿子巴布解开心结。
巴布活到75岁,最大的心结是儿子阿莫。巴布用辛辛苦苦地攒了一辈子的钱送阿莫出国读书,可是,儿子阿莫却毫无感恩之心,在国外一待就是几十年,多年来一直对巴布不闻不问。就连巴布的妻子得了重病,心心念念指望儿子能回来看一眼自己,结果阿莫却最终没有回来。
儿子阿莫终于在三十年后回来了,却不是良心发现回来尽孝的,而是冲着巴布的财产,是为了回来分财产的。
面对着不知感恩的阿莫,父亲达克利要求巴布跟他断绝关系,巴布一直不愿意照父亲所说的那样做,还跟父亲大吵了一架。
达克利告诉巴布,阿莫就像你的白内障,会遮蔽你的一切。要是儿子成长为一个混蛋,就忘掉他吧,只记得他的童年就好。”
短短一句话,却让人思考。有多少父母,就是因为“血缘”这两个字,失去自我,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全部的人生,却忘了,父母和子女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牺牲自我,甚至一味地委屈自己,并且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一种辜负。
就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最后老父亲达克利走了。在走之前对儿子的改变,是在告诉儿子: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与年龄无关,与子女无关,幸福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得到幸福的关键就是始终如一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孩子,给孩子温暖和追求美好的勇气,愿每个人在这爱的照耀下,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