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大多数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通过小说中的故事,他向我们传递着温暖与爱。
《晚熟的人》这才是男女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婚礼。
看着台上新人眉眼带笑的样子,我不禁在想:
什么才是最好的爱情呢?
张小娴说:“好的爱情,使你的世界变得辽阔。”
一纸书香说:“好的爱情,是你让我心动,我让你心安。”
在这个路遥马急的时代里,有人向往门当户对,有人追求灵魂相依。
但无一例外的是,任何一段能让你感觉到幸福的关系,前提一定是让你舒服的。
知人冷暖,双向奔赴
好的爱情,知人冷暖,双向奔赴。
《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和郑娟,是我最喜欢的一对儿。
初相遇的时候,两个人都过得很苦。
周秉昆就是一个在酱油厂打工的工人,而郑娟平时只能靠着糊纸盒才能活下去。
可就是这么两个自顾不暇的人,却都对对方产生了怜悯之心。
周秉昆心疼郑娟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照顾盲人弟弟,抽空就过来帮忙干重活。
后来周秉昆进了监狱,郑娟不顾外面的流言蜚语,天天去照顾他瘫痪的母亲。
好不容易在一起了,两个人却连个像样的房子也没有,周秉昆还丢了工作。
可是夫妻俩谁也没埋冤谁。
反而合力开了个面馆起早贪黑地干,日子这才慢慢有了起色。
《小王子》里写道:“爱不是两个人互相凝望,而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
一段感情到最后,就是两个人围着柴米油盐这点事来回转。
爱无需多言,有时就是疲惫时对方端上来的那碗热粥;有时就是深夜翻身的时候,顺手给对方盖好被子。
爱的最高层次,其实就是心疼。
亲密独立,相濡以沫
好的爱情,亲密独立,相濡以沫。
和大家分享一件趣事。
当年霍启刚为了追求郭晶晶,可以说是费心费神。
不少人都劝郭晶晶见好就收,嫁入豪门是多少女人想都不敢想的啊。
然而郭晶晶却霸气回应:
“他是豪门又怎样,我是奥运冠军。豪门很多,冠军就那么几个。”
即便后来恋爱了,她也和霍启刚明确了自己的底线:
不能占用训练时间。
不能到训练场看自己。
退役之前是不会结婚的。
郭晶晶清楚地知道,爱情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爱人的前提,是拥有爱己的能力。
后来郭晶晶一往无前,征战奥运会和世锦赛,最终以31块金牌的好成绩圆满退役。
可你以为到这,她就会收心嫁人了吗?
恰恰相反,她选择去英国留学深造了。
而霍启刚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把家族的产业经营得蒸蒸日上。
最后,两个人都以自己最好的姿态,幸福地步入了婚姻。
一段舒服的关系,不是24小时腻在一起,而是双方各有所爱,尊重对方的圈子,各自努力。
别忘了,被宠爱有可能是一时的幸运,自强自爱才是一生的成就。
真实舒服,自在相处
好的爱情,会让你真实舒服,自在相处。
三毛说:
“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流鼻涕。
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三毛这一生遇见过很多优秀的男人,有人博学,有人浪漫。
然而她却只钟情黝黑干瘦的荷西。
因为只有在荷西面前,她不用做那个高高在上的女作家。
她可以不顾及形象,穿着粗布麻衣,在沙漠自在地奔跑。
好的爱情,其实就是激情褪去后的亲情。
细想一下,你在这个人身边的时候,是不是即便不发一言,也不会觉得尴尬?
是不是可以坦诚地说出心声,也从不担心他会取笑自己?
就像苏芩说的:
“感情一开始,你要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这个人。
相处久了,就要考虑喜不喜欢当下的自己。”
爱最好的状态就是松弛,好的爱人是避风港,在他身边你不必逞强更无需伪装。
一段舒服的关系,从不会用力过度。
心存包容,互敬互爱
好的爱情,心存包容,互敬互爱。
电影《失恋33天》里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买台冰箱,保修期才3年。你嫁个人,还要求这个人一辈子不出问题吗?”
话糙理不糙,夫妻俩生活中有点小打小闹很正常,哪个家庭还没有一点小摩擦?
气急了的时候,不妨多想想对方的好,多想想一起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吧。
网上曾有一个采访,记者问妻子,愿不愿意让丈夫体验一下分娩的痛苦。
妻子淡淡一笑说:“不必了吧。”
“我老公,也没有让我体验过当一家之主的艰辛啊。”
所以你看,爱意和包容,是可以消解掉生活的苦痛的。
相爱只是一段关系的起点,真正支撑一段感情走下去的关键,是能学会和对方的缺点共生。
有矛盾就耐心解决,有困难就携手面对,感情才会保鲜啊。
所有深情,背后都有包容,所有厚爱,背后都是体谅。
有句话说:
“我和你谈的不是感情,是信任,是忠诚,是陪伴,是考验,是我们一直不分开。”
热情会退,时光会逝,唯有清醒独立的灵魂才是终生所依。
人心有远近,生活亦有苦和甜,但两个人相依相偎就不必畏惧前路。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众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分量不小,莫言能够获得,足以说明实力。但实力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普通人大可以买他的作品来见证一下。但在我看来,莫言确切是个大师,比如说,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证。
大家信我的话,不妨读读他的新作《晚熟的人》,这比他之前的小说更经典,里头描写的人性更深邃。因为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说,当中写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后的种种经历,比如说表弟的妒忌打击与迫害啦,在村里大肆传播他的谣言啦,莫言伤痛地接收这一切,却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用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如果感兴趣,点击下面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