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诞辰日。年,是圣埃克苏佩里诞辰年。年7月31日早8时30分,圣埃克苏佩里驾驶P38型飞机最后一次起飞执行他的空中侦察任务时,一去不复返,年仅44岁。一年之后,二战结束。年,《小王子》出版后逐渐成为经典,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超过2亿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王子》无疑是多义的,复杂的,甚至多变的。对于出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孩子眼中,这是一本纯真的童话,不少成年人也能在其中找回童年的一些纯真,即“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而在大人眼中,它又变作了残酷的寓言,它不是在讲一个纯真浪漫的孩子的道德成长;它是献给所有成年人的一本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小王子,只是现在忘记了我们的星球,忘记了我们的玫瑰,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梦想与童真的逝去
飞行员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
他六岁那年,突发奇想画了一幅蟒蛇吞大象的画,他得意地向大人们展示自己的画,可是谁也看不懂。
然后他把蟒蛇肚子画成透明的,清晰可见大象在蟒蛇的肚子里。大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可是他们对这两幅画毫无兴趣,只是劝他把心思放在需要考试的科目上,后来飞行员就放弃了他当画家的梦想。
可是当飞行员与小王子相遇时,小王子请他画一只绵羊,他画了一顶“帽子”,小王子一眼就看出那画的是蟒蛇吞大象。
飞行员长这么大,第一次遇到了知音。
飞行员的画贯穿全书始终。没有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是他一生的遗憾,他也因此觉得自己很孤独。
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说,有一种车他最喜欢。于是大人们纷纷开始猜测,奔驰,大卡,云云。结果小孩说,他最喜欢垃圾车。
因为垃圾车来的时候,都有音乐。
你看看人们都在乎些什么!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都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自己还有眼睛和耳朵,可以感知一切天造地设的自然和美好。
多少眼睛被五色流光遮蔽了,看不见四时更替,季风的颜色;多少耳朵被万象喧嚣堵塞了,听不到落叶簌簌,沉默的歌唱。
相互驯服的爱与责任
萧伯纳曾经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世界上有千万朵玫瑰,个个热情洋溢、娇艳欲滴,又会撒娇卖萌。但对小王子来说,只有他细心浇灌,日日夜夜陪伴的小小玫瑰,才是他心底最最珍贵的人啊。他们互相驯服,互相扶持和成长,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乏味。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关系的宝贵之处在哪?
在于一起走过的共同的人生经历呀,在于互相驯服的过程。
爱情和激情终将消逝,我们开始迫切地需要亲情的归宿感。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如此,常常有母亲抱怨为什么父亲在育儿的开始阶段总是参与度不够?
答案很简单,身为母亲,你与孩子的联系是深层次的,从你怀孕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得不与孩子感同身受,是先天性的。
而父亲与孩子的联系是后天性的,只有当孩子单独与他产生联系时,他才会逐渐爱上这个孩子,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无法回头的旅程
小王子在与玫瑰闹别扭后离家出走了。
他在宇宙中游荡。他先后遇到了得意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阴郁的酒*,数星星的商人,昼夜不停的点灯人,记载永恒的地理学家,这些只是让他发现了成人世界的不可理喻。
最后他来到了地球,他遇到了蛇,他问蛇:人们都在哪里?蛇告诉他说,就是有人的地方,也依然是孤独的。
原来,大人们永远在匆匆忙忙地赶路,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
小王子后来在狐狸的启发下明白了爱的真谛,于是他决定要回去他的故乡。
他来到当初和蛇约定的地点,只见他脚踝边闪过一道*光,然后消失了。
小王子最后有没有回到他的故乡,正如文章开头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己的消失一样,都成了永恒的谜。
就好像书的扉页所写的那样,献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罢了。
当你能读懂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
现实的世界将你打磨的那么好,不管你心里究竟愿不愿意——你无可奈何的,毫无选择的被长大了。
我们纷纷离开家乡,丢下父母,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煞有介事地生活。
之后,每年我们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两个甚至更多个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挤作一团。
而这,注定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