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是汉高祖刘邦为了防止异姓篡夺刘汉*权而立下的一条铁律。这里实际上牵涉到两个西汉的*治制度,即封国制与侯国制。
封国制
两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封国制,即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分治地方,以辅助汉王朝的统治。封国制是汉初*治、经济状况和封建统治者总结亡秦历史教训的产物。早在楚汉战争中,为了战胜项羽,刘邦曾先后分封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韩王信、楚王韩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为卢绾)、梁王彭越。
这些异姓诸侯王在刘邦夺取*权的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当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由于权力欲的作祟,除长沙王吴芮外,先后借故加以剪除。与此同时,为了克服新兴*权势单力薄的缺陷,决定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想用血亲骨肉之情来巩固统治。
先后被刘邦分封的诸侯王有楚王刘交、代王刘喜、齐王刘肥、荆王刘贾、淮南王刘长、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燕王刘建等。这些诸侯王占据了大半国土,其中荆王刘贾拥有东阳郡、鄣郡、吴郡共53县;楚王刘交拥有砀郡、薛郡、郯郡共36县;代王刘喜拥有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共53县;齐王刘肥拥有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共73县。而当时中央直接控制的地区甚小。“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颖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自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汉初诸侯王不仅拥有大片领土,而且宫室百官与汉朝廷同制。王国的主要官吏有太傅、丞相。太傅是王的师傅,丞相是百官之长,皆由皇帝任命。其他官吏还有:御史大夫掌监察,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治安,郎中令掌宫殿禁卫,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廷尉掌司法,宗正掌宗族事务,太仆掌车马,私府掌收支,等等。皆秩二千石,由王国自置之。王国还可以拥有*队,由将*统领。
刘邦大封同姓诸侯王,赋予诸侯王以*治、经济、*事特权,目的是通过“同姓一家”的天然*治联盟,共同拱卫汉室。为了使这个联盟能长久保持下去,他才立下“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这条盟约。
而正是这条盟约在诸吕欲危及刘氏*权时,成为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共诛诸吕的理论武器,确实起到了捍卫刘姓*权的作用。文景时,随着诸侯王势力的恶性膨胀,“同姓一家”的*治联盟开始逐渐瓦解,诸侯王和汉朝廷的*治对立越来越尖锐,最后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发生了七国之乱。
为了确保汉朝廷能够牢牢控制地方,从文帝开始,历朝皇帝不断采取措施限制诸侯王的势力,不允许诸侯王治理国事。在官制方面,从景帝开始,该丞相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改太仆为仆,秩仅千石。相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在元帝以前,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上,自元帝起,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下。
东汉时,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相如太守,有长史,如郡丞、中尉一人,比二千石。郎中令一人,仆一人,皆千石。其他官还有治书、大夫、谒者、礼乐长、卫士长、郎中等,秩在六百石以下。当时诸侯国与地方郡已经处于同等地位。
侯国制
除了诸侯王国外,两汉时期还有侯国。侯初名彻侯,金印紫绶。后避武帝讳,通称侯或列侯。列侯分王子侯和功臣侯两种。王子侯是刘姓宗室子弟,如刘邦封刘喜为合阳侯,高后时封刘章为朱虚侯等等。功臣侯是刘邦称皇帝后,对众多异姓功臣论功而定封,计有人,其中著名的有十八功臣,即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灌婴、傅宽、王陵等。
西汉初,由于连年战乱,户口锐减,大侯不过万户,小侯五、六百户。文、景时,户口日增,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侯约千户。这些列侯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祖先创业之艰难,多因犯法而败亡。及至西汉末年,列侯子孙更加衰微,东汉以后,封侯范围扩大,不仅有列侯,而且有乡侯、亭侯,其势力更加微不足道。
列侯所在的侯国相当于县一级的行*单位。其主要官吏有相、家丞、门大夫、庶子、行人、洗马各一人,主管侍候,使理家事。东汉以后,食邑千户以上置相、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只置相、庶子各一人。其他官员皆无。乡侯、亭侯如乡、亭的行*单位,不设官吏,仅衣食租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