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就是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是从第一张照片,还是第一次认真的看镜子中的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经历发现自己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从开始的独自玩耍到后来与伙伴玩耍与他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的行为合理,让情绪自己慢慢的转变为社会自我,也增进了儿童对自我的了解。童年早期是自我发现的时期,儿童慢慢了解自己是谁、自己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孩子是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孩子的简单和纯粹,让他们更清楚想要什么。《小雨滴和他的15个怪朋友》就是是一本适合孩子关于自我认知的哲学小说,法国孩子的枕边书,是像《小王子》般可以读上20遍的陪伴之书,用黑白线条的插画和对话,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思考,进而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小雨滴遇见的15个不同性格的朋友也像是人的不同面,遇见不同的人,让自己得到不一样的成长。下到5岁,上到99,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阅读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引发不一样的思考。
著者:西比琳·德迈齐埃,法国作家。绘者:热罗姆·德阿维奥,法国漫画家。绘者:热罗姆·德阿维奥,法国漫画家。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只有你能决定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一个小雨滴诞生了,他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尽情享受着自由的乐趣,但是他越来越不开心,因为没有人跟他分享快乐。于是,他决定走出去,去寻找大先生,去寻找新的伙伴,分享他的快乐。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了15个朋友,有多愁善感的滴雨小,还有索求无度的玫瑰,还遇到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小露珠,但这些最终都没有留在小雨滴身边,吵架和好沟通,重复着这样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里,小雨滴迷失了,他觉得幸福太难了。
小雨滴像是成长中的孩子,最开始是孤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社交,需要朋友,于是他们一路成长,一路探寻,寻找朋友,探索友谊。遇到的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人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成长。
我们这一生,都在不停的寻找,寻找生活的意义,但是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没人能告诉你,正如书中所说:生活里没有路标告诉你应该往哪走,所以,往哪走,只有你自己说了算。跟随自己的内心,人生没有少走的路。
黑白线条和电影分镜整合,表现力十足
《小雨滴和他的15个怪朋友》绘本的展现形式,融合了电影分镜的拍摄手法,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的融入自己的感动。展现其中一个画面,旁边有些留白,画面更加整洁精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有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创作出自己的想象。
小雨滴为了找到人生的意义,他流浪了很长时间,到了很多地方,哭了很长时间,这里仅仅用了两张图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哭的叶子都落了,哭得地面成了河。他觉得很寂寞,于是画面中除了他,没有其他。整体画面跟着文字起起伏伏,恰恰像一幅纸上电影。
书中的很多画面还有了很多分镜特色,一帧帧关键帧连接起,绘者犹如一个摄像师,让整体画面有了动感,让里面的人物动起来,让读者随着绘者的引导和自己想象力的补充,切身感受到小雨滴的孤独。阅读这本书,就像看了一部电影,让人停不下来。
思考友谊幸福梦想和爱
《阿甘正传》中,珍妮问阿甘: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回答:什么,我不能成为自己吗?社会像一个大容器,我们生活在里面,是被社会改变自己的形状,还是忠于自己呢?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的朋友都来参加派对,派对结束,小雨滴又重新变成了一个人,继续踏上寻找之路,从最开始的一滴,到最后又回到了一滴小雨滴。这还是原来的小雨滴,但和这些朋友相处过的小雨滴也不再是原来的小雨滴。
幸福是什么,友谊是什么,自我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每个人也都是像小雨滴一样,为了寻找幸福,周旋在人生的迷宫中。让孩子在一个个哲学小故事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找到自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思考幸福是什么,真正的友情,学会追寻梦想,学会爱与被爱。
《小雨滴和他的15个怪朋友》用幽默的语言和图画,通过拟人和情节的编织,把哲学融入到故事里,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他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