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凎等来个鸡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disease/a_5448270.html

诶...唠唠农夫山泉吧,苦等一个月,结果来了这么个鸡肋。

关于公司质地的具体分析,可以看这篇《卖水小王子》,毋庸置疑的好公司,但打新目测吃不到啥肉。香港新股分配的套路,小甲中签也就1手。

可农夫山泉最大的硬伤就在于1手定价才港币,基数这么小,涨再多能怎样?

很多人肯定还融资干了多手,利息也不少,要是涨幅再不大,可不就是鸡肋么!

至于首日能涨多少?我认为幅度不会很大,理由如下:

A股的真大爷是茅台,现在流行管二大爷叫「X茅」,农夫山泉就是水茅。

真大爷现在的PE估值高达49倍,史上最高。H1净利润增速13%,年净利润增速17%。

水茅的招股估值上限49倍PE,跟茅台一样。年前5个月净利润-18%,年净利润增速37%。注意这还只是招股价的估值,就已经看齐真大爷了。上市首日还得涨呢,到时候估值还得往上蹿。动力能有多足?

当然了,肯定会有读者说:你别跟我扯这个!那海天神油还多倍PE呢!卖火锅调料的颐海国际也PE!连低增速的维他奶都有50多PE!

矿泉水的消费频次比可口可乐还高,行业增速也快,农夫又是龙头,凭啥不能PE!

细品品,好像还挺有道理

现在市场不差钱,又面临资产荒,好不容易来个核心资产,贵点儿也是应该的。行吧,期待下。中签率只尽人事听天命,看看暗盘有没有机会。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诟病——农夫本次IPO能拿77.6亿港币,然而上市前突击分红95个亿,这个操作就有点迷...

但换位思考下,也能说得清。假设你和朋友开了家公司,每年躺赚很多钱,账上现金也多。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你决定上市扩大知名度,从二级市场引入一批新股东,虽然这帮人天天除了嚷嚷股价吵着分红啥也不会。上市前你在董事会提议:趁着那批新股东还没进来,咱们赶紧分次红吧,省得还要分新人一杯羹,也给老股东和创业的弟兄一个交代。

就这么简单。不能拿圣人的道德标准苛责老板,谁创业的初心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呢?理解万岁。

有时候真不理解赚钱的好公司上市干嘛,茅台当初上市融到的钱,跟这些给到股民的分红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所以啊,能给你机会上它车的好公司值得珍惜,这些好资产就跟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一样,适合囤起来。

为啥好资产长期一定能赚钱?

下面这张图是南山区的房子、美国科技股巨头、中国消费股巨头从年至今的收益率。

中国消费股巨头虽然经历过巨大回撤,但最终收益排名第一。加了3倍杠杆的南山区房子收益反而最差,一切都要感谢17年的房住不炒。

15年-17年处于全球大放水时代,18年-19年美国短暂缩表加息,中国去杠杆,水龙头确实拧紧过一阵子。但年一场疫情让各个经济体被迫放了更多的水。

这三类好资产的共性是基本面很好,市场跌了它小跌,市场涨了它大涨。同时三者的供给又十分有限,而放水是无限的。

所以三者的价格是基本面+供需失衡+货币共同支撑的结果,不仅贵,而且难上车(买到)。

总结:好资产就跟刚需房一样,早买早享福。

最后再跟踪下卖酸菜鱼的九毛九,也是我心头好之一,今天发了半年报。

下图中的蓝色字体是半年报里的最新数据(注意海底捞的数据并未更新)。

线下餐饮业态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九毛九自1月26-5月10日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全面恢复运营,其中有两个月全部停业。上半年营收下滑23%,净亏损多万。

九毛九面馆全线收缩,关店42家,翻台率只有可怜的1.3次,营收占比缩小至28%。

被寄予厚望的太二酸菜鱼逆势扩张,新开63家店,客单价提高了5元钱,营收占比提高至70%,而且依然保持同比增长。疫情过后的增速可期。

上半年净亏损,PE已经没法看了。但是太二的开店指标、客单价和翻台率等运营情况依然提供了有效指引。

海底捞的半年报也快出了,我也会跟踪解读。

这份财报非常值得期待,有可能给餐饮行业讲了个激动人心的新故事,而且在被市场认可,具体表现就是海底捞的股价在横盘大半年后终于再上一个台阶。

回头细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