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是年上映的电影,历时21年,至今依然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8.9。
主演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在戏里戏外都是好朋友,这部电影的剧本也是由他们俩共同创作完成的。尽管这是他们的编剧处女作,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极具数学天分的孤儿——威尔,幼年时曾被多个家庭收养,在其中的三个家庭里受到过严重的虐待。童年的阴影让他变得十分狂妄反叛,喝酒打架,寻衅滋事,多次进出监狱。
如果不是遇见两位看重他的教授,也许他的一生就只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
数学系教授蓝勃发掘了他的才华,想带领他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为科学界做贡献。而心理学教授桑恩,试图引导他走出童年阴影,洞明自己的内心,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
威尔该如何摆脱童年经历的影响,又该如何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呢?
我想,《小王子》里的两句话给出了很好的启示,一句是“心灵也需要水”,另一句是“本质的东西藏在肉眼看不见的心灵深处”。
童年的伤痛导致内心伤痕累累,紧缩皱巴,极度需要关爱之水的滋养和抚慰。只有内心舒展充盈,方能清明洞达,看清真实的自我。接下来才能清楚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1.狂妄和反叛,不过是过度自卫的手段
年轻的威尔在麻省理工学院当清洁工。工作期间,他看到了走廊黑板上的数学题,很感兴趣,没几天便接连解开了两道难题。
第一道数学题是数学系的蓝勃教授考学生的,据说曾经解开这道题的人,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和菲尔茨奖得主。
而蓝勃教授就曾是菲尔茨奖的获得者,可以见得他的数学才华。尽管如此,他和同事曾苦苦研究两年,才解出第二道数学题。
惜才的蓝勃教授想要好好培养这个天分超群的年轻人。可惜威尔因为打架将要被关进看守所。蓝勃教授向法官求情,保释了威尔,但条件是威尔要和他一起做数学题,另外威尔要接受心理治疗。
蓝勃教授为威尔请了五个心理医生,都被气走了。威尔洋洋得意,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事就是“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威尔智力超群,记忆力惊人,博览群书,解数学难题就像小孩儿玩游戏那么简单。但他并没有正确利用自己的天分,只是用它来整蛊别人。
在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不渴望自己的天分被发现,因为不被发现,他就可以安心做一个平庸的人,和那些生活同样糟糕的朋友呆在一切,简单热闹,不必去体会“曲高和寡”的孤独。
他小心翼翼地隐瞒不堪回首的过去,对他来说那是不能触碰的伤痛,也是耻辱的经历,他紧锁心门,害怕被人知道。如果秘密泄露,他的世界就要崩塌,他认为没有人会喜欢有那样经历的他。
他不信任别人能够帮助他,他宁愿关闭心门自我猜测,把臆想当成事实,却不敢走出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他太年轻了,他并不知道困住他的不是过去,而是他对过去的错误认知。直到他遇见蓝勃教授的同学——心理学教授桑恩。
威尔以为他还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把桑恩气跑,再也不敢来为他做治疗。他的确激怒了桑恩,他看到桑恩画的一幅画,然后根据画面色彩妄下定论,说桑恩当时正处于暴风雨中,还说桑恩娶一个错误的女人。
桑恩愤怒地掐住威尔的脖子,他不准许任何人非议他死去的妻子。但狂妄自大的威尔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桑恩说:“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失策了,桑恩跟前面那几个心理医生不一样,他没有小心地掩饰愤怒,而是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反击,但即使在盛怒之下,桑恩也没有丢下威尔不管。
桑恩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是的,威尔的狂妄和反叛,不过是过度自卫的手段。
2.直面伤痛,才能得到治愈:你被伤害了,但这不该成为你浑浑噩噩的理由
桑恩也有过悲惨的童年,但他自救的方式是学习心理学。
尽管桑恩拥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但他并没有运用自己的理论来判断威尔。而是坦诚地跟威尔倾诉自己的故事。他明白书本上的理论跟现实世界有着很大差别,你只有亲身去经历,去体验才能领悟其真谛。
而这正是威尔所欠缺的,他宁愿去读书,去了解书里的伟大人物,把理论当成事实,却不愿意在现实世界里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桑恩说:“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桑恩知道走进一个封闭心灵最好的方式,不是用理论,而是用共情,所以他坦诚地讲述自己和爱妻的故事。
这让威尔想起自己喜欢的女孩——哈佛女大学生史凯兰。史凯兰大胆热情,曾主动把自己的联络方式告诉威尔。但威尔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听了桑恩的讲述,威尔试着跟史凯兰见面,但他依然不敢告诉对方自己是个孤儿。他说,史凯兰很完美,他不想破坏。
桑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
威尔深受启发,但内心的挣扎依然那么强烈,最后还是跟史凯兰结束了。但他越来越信任桑恩,两个人聊的话题越来越私密。当他愿意提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桑恩走过去对他反复重复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说,他知道,然后眼圈逐渐泛红,接着愤怒了,恨桑恩唤醒了他的伤心往事,窥见了他的脆弱,他觉得丢脸。但桑恩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发,反复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内心的防御城墙终于坍塌了,他抱住桑恩,毫无防备地痛哭了一场。经过泪水的洗礼,他似乎可以勇敢地做自己了。
他接受了蓝勃教授为他介绍的工作,准备迎接新的人生。但这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3.是忠于内心的选择,还屈从于世俗的期待?
《小王子》里的飞行员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大人们希望他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别去想那些没用的画了。从此,他就真的不再画画了,他长大成了飞行员,这似乎更符合身边人对他的期待。
但他却对画画念念不忘,遇见一个看似开明的人,他就会拿出小时候的画给人看。他并不快乐。
威尔也一样,他以为自己可以按照蓝勃教授为他设计好的人生来生活,但最终他发现,也许他真正想要的只是温暖的家庭。于是他给桑恩留了一封信,去追寻自己喜欢的史凯兰了。
无论戏里戏外,每个人都会遇见这样的人生难题,就连桑恩也不例外。他曾经跟蓝勃有过一场激烈的争吵,从他们的言辞里可以判断,桑恩曾经不顾一切为癌症妻子付出,事业受阻,落魄到要赊账。而曾经那些不如他的同学,都过得比他风光,以致于他不敢去参加同学聚会。
他并没有后悔为妻子付出的一切,他当时的选择也是跟随自己的内心。但通透如他,还是惧怕世俗的压力,惧怕别人的目光。内心的纠结一直难以释怀。在帮助威尔的过程中,他也看清了自己的问题,于是他不再逃避,答应参加下一个同学聚会。
现实生活并没有那么圆满,很多男人活成了《小王子》里的飞行员。很多女人活成了《七月与安生》里面的七月,温柔乖巧,按照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来生活。
但骨子里,她们是自由不羁的,一直渴望活成洒脱的安生。可惜的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像七月一样,经历感情变故后,勇敢地走出去,活成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忠于自己内心的行为才那么可贵,那么值得崇敬。
无论选择哪一种活法,人生都不容易,该付出的代价,坦然接受,无怨无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