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
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老人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很多人会觉得,这老人回答问题可真孩子气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或者有些人会看到老人是在幼儿园学会了规则养成了习惯,从字面意义来讲是这样,可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但有谁会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并认为这是学到的全部东西呢?
并且老人也并没有提父母的养育,这难道是说幼儿园教的大于一切吗?
NoNoNo,当然不是。
请拨开浅层的字面迷雾,往深里看。我想,这只是他在表达对儿童时期那种简单、纯粹、真诚、专注状态的一种敬意。
他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一点点意识到,一步步回归到了这种本初状态的智慧,而结出的累累硕果,让他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他剥离种种禁锢内心的杂念,回归到一种本真的“孩子气“的智慧。这帮助他成为了一位”筑梦人“,拥有了“筑梦”的勇气,成就了自己。
确实,如果我们真能如老人一般,那么,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就真的是可以做到“通达”二字了,这一生,在此基础上发展任何方面,都是坚实又清晰的。
这便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而用更通俗一点的表达来讲,就是回归我们本初的“孩子气”的智慧。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大多数人都忘记了。
是的,大人们经过世事历练,体会过人性中的阴暗,会选择性遗忘这份“孩子气”的智慧。而如何穿越层层内心屏障,唤醒本体内的“孩子气”,需要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陪伴他们、观察他们、尊重他们,跟他们学习。每个孩子身上都天生具备那份自在纯真,以及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学习力。
我们在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爱、养育环境、保护他们这种宝贵天性的同时,其实是等于把自己也重新养育了一遍。
当智慧的种子在内心萌芽,“筑梦”的勇气将再次获得。有些创业者,便是有孩子之后,内心的梦想才重新被点燃,放弃优渥的工作待遇,挑战现实境况,开启筑梦之旅。
比如前央视知名主持人王凯,年离职创业,并迎来了他第二个女儿的出生。
只要你家有儿女,“凯叔讲故事”APP的利用率便极高。
他曾经在央视财经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采访了诸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机缘,让他本就有的创业心开始萌动。而真正的推动力,还是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形成的。
凯叔从小就非常喜欢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这一路以来,无论做配音员还是成为主持人做访谈,都是以他特有的讲故事风格取胜。
而给女儿讲故事,更让他乐在其中,不但绘本精挑细选,观察孩子反应,摸索出一套孩子们喜欢的语调和节奏。还通过故事来展开与孩子的对话,从而更加了解孩子内心,促进亲子关系,孩子跟他无话不谈。
这时候,他发现,原来给孩子们讲故事,才是他真正热爱并乐趣无穷的事。
虽然主持人他做的也不错,但他自己清楚自己一定不会是顶级主持人,并且就算是有幸到达了那个至高点,自己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去享受,愿心与动力皆不足。
而在日常中陪伴女儿,以及跟女儿共读的过程中,他感受到孩子那种体验至上的快乐,专注当下的纯粹,以及不怕挫败,挑战一遍又一遍的勇气。
他内心的“孩子气”也被不断激发着,终于,他辞职开始专心投入“凯叔讲故事”,把“压力山大”的创业,当成就跟自家女儿讲故事般的自然纯粹,先享受其中,放松对待,遇到坎儿了就再调整再挑战,过程整体是好玩的,有乐趣的,持续成长的,而且这是自己的梦想,这比什么都重要。
你是否也被这样的故事触动到,用崭新的视角看待养育孩子养育自己这件事?
六一快到了,愿你能回归“孩子气”的智慧,重获“筑梦”的勇气,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