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陪你心爱的人演戏吗?
标题泛指的“演技”,并不是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里,演员本身的专业水平如何;而是指,戏中张哲凯和宋媛媛为了隐瞒各自的真实心意,上演的各种“自以为是”的小把戏。
就像所有的父母,能够一眼看自己小孩扯的谎言一样,从小相依为命的哲凯和媛媛,凭借多年培养的默契,又何尝不能一面看穿对方的套路,一面陪着对方演完心中理想的剧本呢?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海报
01可得而不去得,是一种境界
男主张哲凯是一名唱片制作人,因父亲罹患遗传疾病而被母亲抛弃。他深爱着宋媛媛,担心自己随时会发病,始终没有跨出友谊的界线对媛媛展露爱意。随着哲凯的病情加重,他暗自决定用剩余的生命,为媛媛找个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
他和媛媛之间,是青梅竹马,也曾相濡以沫,他们没有逾越红线,关系胜却了世间许多恋人。
这份纯粹,也只有从少年一路走来,方可恰好拥有,倘若成年,功利欲望便增了几分。这些纯粹在若近若远的关系链中,可以是过马路时欲牵又放的双手;可以是不经意对视时欲语还休的羞赧,还可以是“今晚月色真好”的闲言碎语。
但偏偏,它不会是快刀斩乱麻“我爱你”三个字。
02想得而得不到,是一种遗憾
世间若有反方向的钟,把时光倒回到媛媛第一次在哲凯面前哭泣的瞬间。观众会发现,不言一语的媛媛,早已洞悉了一切,她知道哲凯服用的不是维生素片,也猜到背影萧索的哲凯,定是凶多吉少。但她更知道的事,男主希望她后半生有所依靠。
就这样,两个人躲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嚎啕大哭,却又在彼此身边强颜欢笑。《小王子》曾写道,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对于媛媛,我知道你将要离开,那么我就在之前,为你演出一幕幕幸福。
03不可得而偏要,是一种执念
金庸老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写了这样两位女子。
一位在范遥感慨“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然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时回道,“我偏要勉强。”
一位在张无忌提出“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时回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他们,是张无忌心中的朱砂痣和白月光:赵敏和周芷若。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客观来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情被批三观不正,即是因为男女主的勉强和问心有愧。
哲凯为了把媛媛托付给他物色的目标——杨佑贤,不惜用金钱收买别人的爱情,要摄影师Cindy离开未婚夫杨祐贤。
媛媛则是甘作小三,逆袭上位骗取杨祐贤的感情后,又单方面宣布退出。
若他们对彼此是无私,那么对杨祐贤、Cindy来说,就是极大的自私。
04不可得也未得,才是人生常态
即使再上佳的编剧,编出的剧情,可能也只能反映真实故事的二三。
于是,我们看着有段时间,车祸癌症加失忆的韩剧三板斧桥段,屡用不爽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明眼人大多不解,这些剧情多俗啊:三观不正,毫无新意,为什么收视率还像A股的茅台,蹭蹭往上涨。
何解?因为求而不得,是人生常态,也是人类共通的处境啊。寻常人家,确实没多才子佳人的桥段好夸耀,但那些剧情像生活的放大器,把他们的情感,甚至活在人间的烦恼,都一股脑地表现了出来。
想在最后时刻,好好敞开心扉,可来不及做到,这是常态一。
想陪伴彼此到终老,结果只能在对方的婚礼上,和众宾客一起举杯祝福,这是常态二。
想扮演一个“积极向上事业有成”的好人设,给对方一个温暖的家,结果回头看,柴米油盐丈母娘的生活琐碎始终消磨彼此,这是常态三。
剧终时刻,哲凯和媛媛,兜兜转转一圈,不再饰演对方眼中的自己,互表心意,之后走向了死亡的归途。
庆幸或不幸,大多数人,接受了人生常态,选择依旧理性且健忘地活着。
回想生活种种,恋爱要找理由,分手要找理由。许多的拙劣的、满是破绽的把戏,戏能演完,是有人在意你在乎你,愿意做你的配角罢了。“你不必多提,你开口说江南如一棵树,我眼前的景色便开始结果。”